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以来学校体育学生评价历史沿革
【6h】

建国以来学校体育学生评价历史沿革

代理获取

目录

xslx

zlwtitle

lwtitles

Text1

Text9

Text6

Text8

展开▼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建国初期到如今,各类体育学生评价形式充斥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整体梳理和构建体系却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文章以学校体育学生评价中的各类评价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体育学生评价按照政策法规内容进行梳理,可将其分为1949-1977年的体系初建阶段、1978-2000年为结构探索阶段和2001-2017年深入发展阶段. 2、学校体育学生评价体系初建阶段主要以体育课成绩评定及《劳卫制》为评价手段,学生评价的诞生与《劳卫制》联系紧密,其受政治因素影响明显,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无独立存在形式,其评价内容难度随年级的递增不断加深. 3、学校体育学生评价结构探索阶段主要以体育课成绩评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考体育和体育高中会考为评价手段;扬州会议的召开对体育在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学生评价的形式相较于体系初建阶段不断完善,其体育课成绩评价内容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过渡、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过渡,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定量化、客观化和准确化;该阶段学生评价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多方面考查. 4、学校体育学生评价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以体育学习评价、学生体质锻炼标准、中考体育、体育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体育评价为评价手段;评价形式中开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运动能力差异,评价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样化主体演进;以学生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为主要评价方法,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形式. 5、学校体育学生评价各种形式的评价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扬弃;主要体现出我国整体国情不断转好,国家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体育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不断创新,评价方法不断趋向多元化和科学化. 6、学校体育学生评价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课长期处于学校课程边缘地位的实际情况亟待解决;评价中"发展身体素质"与"掌握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需要及时厘清;学生评价中过程性评价没有真正量化和落实;学生评价的落脚点的在于短期效益中身体素质及技能的习得又或关注长期效益中养成运动习惯等.

著录项

  • 作者

    杨雅晰;

  •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学科 体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昕;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建国以来; 学校体育; 学生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