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柳窿桉无性系区域试验研究
【6h】

柳窿桉无性系区域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引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点及其气候、土壤基本情况

2.2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区域测定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与分析

3.2 无性系生长量与试验地交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与分析

3.3 柳窿桉无性系区域施肥试验结果分析

3.4 抗逆性能力初步评估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柳窿桉(E. saligna×E. exserta)是广西林科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培育成功的桉树杂交种,通过组培研究,于1994年获得了5个无性系的再生体系。为充分发挥桉树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使柳窿桉的优良特性能在生产上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国家科技部和广西区林业局的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展了包括区域生长量对比、生长量与地点交互作用、区域施肥以及抗性能力测试和评估等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无性系在不同试验点和不同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秩次相关分析表明,2.5年生以后,参试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性非常显著,此时可对桉树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3)无性系与地点交互作用的结果显示,无性系的生长与地点交互作用关系显著,彼此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栽培桉树无性系须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才有可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4)据抗青枯病能力测试与抗寒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均具有较强的抗青枯病能力;除U4外,其它各无性系的抗寒能力表现一般。(5)施肥对柳窿桉林分的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与不施肥相比,林分树高、胸径、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增加幅度为206.88%~526.91%;对不同水平的施肥处理而言,施肥量越大,其林分生长量也越大,增加幅度为53.36%~96.98%。4.5年生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4个施肥处理中,以总有效施肥量(N250+P200+K200kg)·hm-2取得的效果最佳,最大蓄积生长量可达180.43m3·hm-2。施肥工作宜在造林后2年内完成。
  综合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柳窿桉无性系SE9在参试的6个无性系中表现优良,其树高、胸径、蓄积量与当前在广西大面积推广的广林 GU9、GU5和UC1等无性系并无显著差异,而柳窿桉无性系 SEO3普遍反映较差,不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是营造柳窿桉人工林,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并采取较高的施肥措施,才有可能达到速生丰产的栽培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