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绿道分类系统探究与规划设计——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6h】

绿道分类系统探究与规划设计——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道的起源与发展

2.1 绿道的涵义

2.1.1 “绿道”的由来

2.1.2 绿道的概念

2.2 绿道的发展与演变

2.2.1 国外绿道发展历程

2.2.2 我国绿道发展历程

2.3 国内外绿道研究动态分析

第三章 绿道功能的探究

3.1 绿道功能在国内外理论上的探究

3.1.1 国外绿道功能理论上的探索

3.1.2 我国绿道功能理论研究

3.1.3 针对国内外绿道功能分析

3.2 绿道功能在实践上的体现

3.2.1 国外绿道实践案例

3.2.2 国内绿道实践案例

第四章 绿道的分类体系思考与探索

4.1 绿道分类体系的相关探索

4.1.1 国外绿道分类体系理论

4.1.2 国内绿道分类体系的理论研究

4.2 绿道分类实践案例

第五章 绿道分类体系构建及建设要点

5.1 绿道分类体系构建基础

5.1.1 绿道功能价值分析

5.1.2 绿道分类体系分析

5.2 绿道功能分类体系构建及评价

5.2.1 论文绿道分类体系构建

5.2.2 绿道分类体系评价及创新

5.3 分类体系下不同类型绿道建设要点

5.3.1 城市型绿道

5.3.2 近郊型绿道

5.3.3 郊野型绿道

第六章 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的绿道规划

6.1 研究地概况分析

6.2 规划区内现有绿道以及现状分析

6.2.1 通州现状分析

6.2.2 通州绿道现状

6.3 适宜性绿道规划

6.3.1 绿道规划目标

6.3.2 绿道规划原则

6.3.3 绿道规划总图

6.3.4 绿道规划类型分析

6.3.5 绿道建设优点

6.4 不同类型绿道典型设计

6.4.1 城市文化型绿道绿道

6.4.2 城市生态型绿道

6.4.3 近郊体验型绿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研究范围为连接性绿道分类形式,研究目的为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情况,构建连接性绿道分类体系,并按照该分类体系对北京市通州区进行绿道网络规划。论文将连接性绿道划分为两级,第一级绿道划分依据为不同区域发展程度、地域特征以及人群密度不同,对于绿道的需求量以及使用程度也不同,因此将一级绿道划分为城市型绿道、近郊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三种类型绿道;进而在一级绿道划分基础上再根据不同区域中人群对绿道的功能需求不同进行二级分类,最终构建了一套双命名体系的绿道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较为全面的涵盖了一个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中所有形式的连接性绿道,并且论文还针对不同绿道类型的建设要求、建设形式以及建设优势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绿道不仅仅在命名上有所不同,还能够在表现形式上突出特色。
  连接性绿道分类体系的构建不仅在绿道研究理论上开拓了新视角,并且在实践运用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论文根据该分类体系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详细规划了通州区域的绿道网络,这不仅是绿道分类体系在实践上的运用,更是对通州区域绿道网络规划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论文最后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绿道详细规划,节选地点主要以城市区域内部绿道为主,根据实地考察状况进行绿道详细设计,为后期绿道实际规划提供范本。
  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系统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辅助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系统分析,总结,为绿道分类体系构建找出合理依据,这是对绿道分类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在实践规划过程中,重点针对通州区域的景观资源进行考察,并按论文中绿道分类系统对景观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构建最为合理的绿道分类体系。
  该绿道分类体系的构建不仅同通州区域内原有绿道规划有效结合,还针对尚未规划区域提出指导性规划绿线。从理论角度来讲,该绿道分类体系的构建在绿道研究中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后期绿道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从实践角度来讲,对于一个区域的绿道规划起到了指导作用,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千篇一律的现象,使一个区域的绿道规划更具有整体性、完善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