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动车组下线运行合理范围的研究
【6h】

高速动车组下线运行合理范围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拟建中的京沪高速客运专线背景资料分析

第三章高速动车组下既有线运行技术条件分析

第四章高速动车组下线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高速动车组下线合理范围的双层规划模型

第六章京沪高速动车组下线范围的确定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高速动车组分区段下线距离

展开▼

摘要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高速铁路建设问题,并以京沪线为首选目标进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在运输组织模式的探讨中,专家通过分析高速铁路的特点和我国既有铁路的现状,得出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初期采用“以高为主、高中有中”的运输组织模式,后期逐步过渡到纯高速的运输组织模式。这在当时我国既有铁路线路等级普遍较低、高速动车组造价昂贵的实际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出行需求更为多元化,部分旅客对出行的快捷、舒适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原本制约高速动车组下线运行的路网环境和高昂的动车组成本等障碍,也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而大大弱化。因此,进一步开展对高速铁路多种运输组织模式的研究分析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论文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 论文首先对京沪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的客流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了铁路运输企业可采用的3种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方案,从高速客运专线长远发展的角度阐明了高速动车组下线运行模式所具有的优势。 通过分析我国既有线与高速铁路的不同运营特点,论文对符合下线动车组开行的既有线技术条件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在技术环境满足的基础上,对高速动车组下线的一系列限制因素,如企业投资回收、旅客支付能力、动车组整备检修、衔接线路的实际线路条件等做以定性分析。然后从旅客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探讨高速动车组下线开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比中速上线、高速下线和高速换乘这3种跨线客流运输组织方案,建立确定高速动车组下线合理范围的双层规划模型。 最后,以ⅥsualBasic语言编制模型求解程序,得到了高速动车组的下线合理范围,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的实际情况,得到不同区段高速动车组下线开行的具体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