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技术研究
【6h】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重载直达运输研究现状

1.2.2 列车编组计划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主要方法

2 重载直达运输车流组织

2.1 铁路大宗货物流量分析

2.1.1 全路货物品类划分

2.1.2 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基本情况

2.1.3 铁路大宗货物运量变化分析

2.2 重载运输的主要组织形式

2.2.1 单元式重载列车

2.3.2 组合式重载列车

2.2.1 整列式重载列车

2.3 重载直达列车对编组站能力的影响

2.3.1 始发直达重载列车车流组织可能方案

2.3.2 重载技术直达列车车流组织可能方案

2.3.3 重载直达列车对编组站的影响

3 列车编组计划

3.1 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及编制原则

3.1.1 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和作用

3.1.2 货物列车的分类

3.1.3 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程序

3.2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

3.2.1 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定义和分类

3.2.2 装车地组织直达列车的必要条件

3.2.3 装车地列车到达站图

3.3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

3.4 装车地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匹配方法

3.4.1 装车地与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关系

3.4.2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匹配方法

4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

4.1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

4.1.1 模型主要参数分析

4.1.2 模型0-1变量分析

4.1.3 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分析

4.2 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

4.2.1 直线情形的列车编组计划

4.2.2 路网情形的列车编组计划

4.3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模型

4.3.1 综合优化模型的基本思路

4.3.2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的改进

4.3.3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模型

4.3.4 模型解法

5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分布优化模型

5.1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的费用分析

5.2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分布优化模型

5.3 模型解法

6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方法

6.1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方法

6.2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案例研究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我国铁路大宗货物未来的流向基本稳定,流量逐年增加。铁路必须改进车流组织方法和列车开行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运输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争夺运输市场。直达运输和重载运输属于先进的铁路货运方式,是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所以研究始发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列车编组计划采用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与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分别编制的方法,违反了两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的原则。而且,目前的车流组织理论在确定编组站分工时,未考虑重载直达去向与非重载直达去向之间的比选和匹配,从而影响了高质量重载去向的开行。因此,如何使始发直达列车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相互配合,这是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及实际决策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进行了推广和改进,构建了装车地始发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模型。然后分析在技术站开行重载列车与非重载列车的成本、效益,建立了重载技术直达去向分布优化模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的方法。最后构造了一个非直线型路网结构的算例,说明了各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