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排队论的化交进站影响分析
【6h】

基于排队论的化交进站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章节结构及技术路线

2 公交站台分类及公交停站特性分析

2.1 公交站台分类

2.1.1 基于设置位置分类

2.1.2 基于站台形式分类

2.1.3 基于设置方法分类

2.2 公交停站特征分析

2.2.1 公交到达频率分析

2.2.2 公交停站分析

2.2.3 公交进站分析

2.2.4 公交出站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公交停靠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分析

3.1 公交停靠影响路段车流分析

3.1.1 公交车流分析

3.1.2 非机动车流分析

3.1.3 机动车流分析

3.2 路段社会车流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2.1 道路影响因素

3.2.2 公交影响因素

3.2.3 路段车流因素

3.2.4 公交停靠影响范围

3.3 本章小结

4 公交停靠对社会车辆的延误模型建立及分析

4.1 延误的模型建立

4.1.1 公交站台和道路形式的选取

4.1.2 基于排队论的公交停靠对后续社会车辆延误模型

4.1.3 基于BPR函数的路段车辆速度模型

4.1.4 应用模型

4.2 数据调研

4.2.1 调查地点的选取

4.2.2 路段及公交站台基本情况

4.2.3 调整查内容

4.3 模型参数标定

4.3.1 交通流模型验证

4.3.2 路阻函数参数标定

4.3.3 参数标定检验

4.4 延误计算与分析

4.4.1 蓟门桥西公交停靠站延误计算

4.4.2 基于不同条件下公交车辆引起的延误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改进方案及效果

5.1 改善原则

5.2 改善措施

5.2.1 公交车辆进出站干扰减小措施

5.2.2 泊位与站台布置匹配措施

5.2.3 公交站台能力提高措施

5.3 改善效果

5.3.1 增大进站平均速度的影响

5.3.2 降低发车频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化水平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的时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剧,公交优先策略已经成为各国学者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在对公交运行状况的研究中,公交站作为重要的公交网络节点,不但对公交的运行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是制约社会车流畅通行驶的瓶颈。由于车流结构复杂,站台形式和功能多样,公交站点已经成为导致路段社会车流产生延误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公交停靠对社会车辆运行状况的影响模型、定量衡量不同条件下延误的变化情况,对于提高公交车和社会车的运行效率,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在公交站点附近各种车流的运行特征,归纳总结了影响社会车流运行效率、产生延误的主要因素,利用排队论、交通流理论以及BPR函数建立了由于公交车进站导致社会车流延误的模型。并结合实际路段调研,定量分析公交停靠站对社会车流的延误效应,并给出不同情况下的延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社会车辆运行效率的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模型对改善效果进行定量描述,为实际的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公交运行、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2)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概况描述公交站台的基本形式以及停靠站附近各种交流的运行状况,结合相关模型对各种交通流流线间的相互冲突、交织特征进行理论分析。
   (3)根据排队论、交通流理论模型,并结合具体调研路段,建立公交停靠站对路段交流的延误模型。依据公交蓟门桥西站的调研数据,对交通流模型进行参数标定,计算路段交流的延误水平,并分析不同流量、发车间隔及进站速度下延误的变化情况。
   (4)结合模型计算及实际调研情况,提出提高公交站台附近社会车流运行效率的具体改善措施,并通过模型计算,定量分析不同改善方法的实际效果。论文中图29幅,表13个,参考文献53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