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体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6h】

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体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概念及研究范围

1.1.1 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体

1.1.2 研究范围

1.2 研究背景分析

1.2.1 铁路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1.2.2 传统铁路客运站向铁路综合体的转变

1.2.3 对铁路综合体的研究不够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

1.4.2 国外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及复合功能空间构成

2.1 铁路综合体特征分析

2.1.1 铁路综合体功能构成

2.1.2 铁路综合体类型

2.1.3 铁路综合体规模

2.2 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

2.2.1 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化原因

2.2.2 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化体现

2.3 铁路综合体复合功能空间的构成及空间布局模式分析

2.3.1 复合功能空间的构成和特点

2.3.2 功能空间布局的转变与模式分析

2.4 小结

3 铁路综合体及其周边空间复合化设计分析

3.1 铁路综合体及其周边的整体性开发设计

3.1.1 设计相关的城市功能实体

3.1.2 铁路综合体及周边综合性开发策略

3.2 铁路综合体及周边交通的立体化衔接

3.2.1 铁路综合体周边交通方式

3.2.2 铁路综合体及周边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3.2.3 立体化设计的方法

3.3 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地上地下两级延伸和拓展

3.3.1 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

3.3.2 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模式

3.3.3 地上空间开发设计模式

3.4 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

3.4.1 铁路综合体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

3.4.2 铁路综合体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表现

3.5 小结

4 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形态的转变及设计

4.1 铁路综合体站房各功能要素设计原则

4.1.1 一般性设计原则

4.1.2 各功能要素分类设计原则

4.2 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各功能要素形态的转变及设计

4.2.1 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空间布局模式转变

4.2.2 站前广场与出站换乘空间复合化设计

4.2.3 站内空间形态的转变及复合化设计

4.2.4 站台空间与候车空间形态转变及复合化设计

4.2.5 站内商业空间与候车空间复合化设计

4.3 站房空间各功能要素复合化设计方法

4.3.1 空间三维立体穿插

4.3.2 地上地下的叠层性设计

4.4 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北京南站

5.1.1 项目概况

5.1.2 空间布局模式分析

5.1.3 交通流线模式对车站空间形态的影响性分析

5.1.4 站房内部空间复合化分析

5.1.5 站房及周边复合

5.2 日本京都站

5.2.1 项目概况及规划设计目标

5.2.2 站内空间布局模式

5.2.3 空间布局模式复合化设计分析

5.3 柏林中央火车站

5.3.1 项目概况

5.3.2 车站空间布局模式

5.3.3 车站及周边公共空间的一体化分析

5.3.4 站内商业空间的布局模式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我国铁路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传统铁路客站向铁路综合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外铁路综合体设计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但对铁路综合体的理论研究却明显不够。如何能为铁路综合体的设计提供一套理论性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此指导其设计就显得极为迫切。
  铁路综合体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可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重点对其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本文第一章主要对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研究方法的确定,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研究了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及复合功能空间构成。首先分析了铁路综合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这些特征引出铁路综合体功能复合化的原因并对铁路综合体的功能复合化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由铁路综合体的功能复合引出复合功能空间的构成及特点、功能空间布局模式的转变及模式;第二章功能复合化的相关内容将为后两章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铁路综合体及其周边的层面对铁路综合体的空间形态进行设计性研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铁路综合体周边的整体性开发设计,对设计相关的城市功能实体进行了范围上的界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设计策略:即交通的立体化衔接、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地上地下两级延伸和拓展、铁路综合体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并在立体化衔接中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法,即空间的三维穿插以及空间的层叠性设计。在地上地下两级延伸与拓展的设计策略中也分别对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的优势以及地下、地上空间的各自开发设计模式进行了探究。在周边一体化设计中主要从设计方法与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对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首先对铁路综合体各功能要素进行了提取,并对这些功能要素的设计原则做了归纳与总结。其次对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各子系统的空间形态转变及复合化设计进行了逐一的研究。研究归纳总结出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空间布局模式的复合化、站前广场与出站换乘空间的复合化设计、候车空间与进站大厅以及进站通廊的复合化、站台空间与候车空间以及其它功能区空间的复合化、商业空间与候车空间的复合化等一系列铁路综合体站房空间形态的转变性设计方法。
  第五章用案例对第二、三、四章的研究进行了佐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