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效导向的物流配送OPI-M模式研究与应用
【6h】

成效导向的物流配送OPI-M模式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重点

1.3.3 论文框架

1.4 本章小结

2 成效导向的物流配送OPI-M模式研究

2.1 OPI-M模式架构

2.2 OPI-M模式原理

2.3 OPI-M运作理念

2.4 OPI-M要素分析

2.4.1 成效产出(Output)

2.4.2 物流过程(Process)

2.4.3 资源投入(Input)

2.4.4 管理活动(Management)

2.5 本章小结

3 OPI-M模式TMAIC过程管理研究

3.1 TMAIC管理结构

3.2 TMAIC管理原则

3.3 TMAIC应用模式

3.3.1 制定目标(Target)

3.3.2 监测执行(Measurement)

3.3.3 状态分析(Analysis)

3.3.4 问题改进(Improvement)

3.3.5 巩固保持(Control)

3.4 本章小结

4 物流配送能力FHCE评价法

4.1 FHCE评价原理

4.2 FHC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FHCE评价算法设计

4.3.1 分配评价指标权重

4.3.2 确定评价等级

4.3.3 获取评价指标隶属度

4.3.4 综合评价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示例分析

5.1 示例背景

5.2 改善内容

5.2.1 LJYC公司物流配送服务的模式构建

5.2.2 LJYC公司物流配送作业流程优化

5.2.3 LJYC公司物流配送管理方法优化

5.3 LJYC物流配送能力改善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物流配送作为链接产品的源产地、供应地、终端市场及消费者的桥梁,其内部包含功能、资源、网络、过程及知识体系等诸多要素,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运作系统,而非单纯的理论体系。但在实际中,人们往往忽略物流配送的系统特性,仅从单一角度或有限的几个角度出发,开展对物流配送的研究。同时,我国物流业严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偏重从“自我角度”而非“客户角度”去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物流配送的特点,以成效为导向,从物流配送的功能、资源、过程等方面探讨了物流配送的逻辑模式及其运行方法。具体而言,论文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1)提出了成效导向的物流配送OPI-M模式
  从成效导向出发,采用逆向回溯过程,提出了物流配送OPI-M模式,以及“三精”运作理念,并对该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2)精化了物流配送的关键作业环节
  从资源的显、隐性角度出发,将OPI-M模式的物流过程划分为驱动层和活动层,并从流程的角度,将活动层的实体物流作业细化为订单处理、仓储管理、分拣配货、配送出货四大环节,同时对各环节的作业节点从责任者、输出记录等维度进行了定义。
  (3)构建了OPI-M模式TMAIC过程管理方法
  针对OPI-M模式中的物流资源及物流过程,结合MAIC过程管理思想,构建了基于OPI-M模式的TMAIC过程管理法,并对结构的制定目标(Target)→监测执行(Measurement)→状态分析(Analysis)→问题改进(Improvement)→巩固保持(Control)五个管理步骤分别展开了论述。
  (4)设计了物流配送能力FHCE评价法
  从物流配送能力评价的视角,设计了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物流配送能力递阶式模糊综合评价法(FHCE,Fuzzy Hierarch ComprehensiveEvaluation),用以考察涵盖物流行为、信息技术、客户服务及设备与运作在内的综合物流配送能力。
  最后,论文通过研究生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为示例,验证了该论文提出的模型及方法的实用性及可用性,对物流配送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推动物流配送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