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
【6h】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2.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规划

2.1.3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

2.1.4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

2.1.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

2.1.6 “再工业化”文献综述

2.2 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2.2.1 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成果

2.2.2 国外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成果

3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分析

3.1 “再工业化”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3.1.1 “再工业化”前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

3.1.2 “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局的基本途径

4.1 发达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1.1 美国

4.1.2 欧盟

4.2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困局路径分析

4.2.1 研究开发政策

4.2.2 市场推广政策

4.2.3 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4.2.4 金融支持政策

4.2.5 财税扶持政策

5 案例分析:“双反”背景下的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5.1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5.1.1 “自生自灭”阶段:2008年之前

5.1.2 扩张阶段:2008年---2011年

5.1.3 重大调整阶段:2011年至今

5.2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5.3 中国光伏产业在“双反”背景下突破发展困局的建议

5.3.1 打破国际市场壁垒

5.3.2 开拓国内市场

6 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6.2 积极培育本土市场,以内需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6.3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6.4 以制度建设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各国纷纷加快了通过实施科技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把争夺新兴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此外,为了重振本土工业,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猛烈的冲击,外部紧缩,产能过剩,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危机,明确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一个十分迫切且突出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性和战略发展潜力,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内生化的必然选择,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紧密围绕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背景,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首先,系统性的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已有成果。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划分、战略定位,围绕着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从“再工业化”前后用数据对比分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其次,以发展现状为基础,总结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概貌和造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共性原因,以政策的角度构成了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局基本途径的“钻石模型”。再次,以面临发展困境最大的光伏产业展开实例研宄,围绕着“双反危机”,以“双反”前、“双反”中、“双反”后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相关样本检验方法,详细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在“双反危机”前后的发展状况。基于对比结果,发现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也遭遇了发展困境,对此提出有效对策。最后,结合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给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议。
  本文研究了“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开发政策、市场推广政策、人才引进政策、金融支持、财税扶持政策五个方面总结突破发展困境的路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建议,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尤其对于目前面临困境的光伏产业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