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
【6h】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轨道交通枢纽站发展概况

1.1.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1.1.3 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城空间一体化走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基本框架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研究概论

2.1 基本概念

2.2 轨道交通枢纽站空间组成

2.3 轨道交通枢纽站分类

2.4 相关理论支撑

2.5 本章小结

3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组织体系构成研究

3.1 基本内涵

3.1.1 相关概念

3.1.2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体系构成及特点

3.2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发展概述

3.3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分类

3.3.1 换乘空间功能分类

3.3.2 按空间构成分类

3.4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形式

3.5 轨道交通同其它交通方式及城市非交通功能空间的组织方式

3.6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合设计类型

3.7 国外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现状

3.8 我国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近况

3.9 本章小结

4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策略

4.1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影响要素

4.1.1 设计师的素养、运营方的管理

4.1.2 枢纽站的功能定位、规模和配置

4.1.3 枢纽站的空间位置,开发方式

4.2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原则

4.2.1 站城空间一体化

4.2.2 高效性和高效益

4.2.3 集约性

4.3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设计、管理模式的优化

4.3.1 整体设计、协作设计、共同开发的模式

4.3.2 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素养水平

4.3.3 统一换乘空间行政管理权,改善其空间组织通达性

4.4 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台空间位置选择的优化

4.5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通达性优化

4.5.1 轨道交通枢纽站非付费区通达性优化

4.5.2 枢纽站道路十字路口通达性优化

4.5.3 交通换乘空间与城市非交通功能空间连接空间的优化

4.6 轨道交通枢纽站付费区站台内部空间组织优化

4.7 三线及多线换乘空间组织优化

4.8 轨道交通枢纽站其它交通换乘空间组织优化

4.8.1 地铁与城市内部公交换乘空间组织优化

4.8.2 地铁与自行车换乘空间组织优化

4.8.3 地铁与出租车换乘空间组织优化

4.9 新型交通方式的引入

4.10 本章小结

5 西直门地铁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改造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设计理念

5.2 西直门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改造设计

5.2.1 空轨站点规划

5.2.2 交通组织

5.3 空轨站单体设计

5.3.1 主要换乘平面图

5.3.2 流线组织设计

5.3.3 造型构思

5.3.4 空轨换乘空间创新点

5.4 换乘空间环境质的改善

5.4.1 室内空间组织设计

5.4.2 特色空间设计

5.5 生态技术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轨道交通枢纽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旅客换乘、集散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的门户。同时,它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化进程有推进作用,对城市的空间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换乘空间组织设计是轨道交通枢纽站设计的核心所在。随着轨道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轨道交通枢纽站从单一功能的换乘空间演变为以换乘空间为主,多种功能空间并存的高密度集合体。而换乘空间恰能将多种交通方式和设施进行整合,并将多种城市功能空间整合起来,协同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形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城空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合理的换乘空间组织,不仅能够满足乘客的交通需求,实现交通资源设施配置的最优化,还能促进枢纽站站点及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尤其是经济效益的发挥。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较晚,公共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存在着脱节现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设计方面不足等原因,导致枢纽站交通换乘空间、非交通空间、以及过渡空间组织处于二维平面发展态势;平面化发展的换乘空间组织使得换乘交通流混乱,冗长,拥堵,与城市非交通功能空间尤其是商业空间的集约化、立体化联系程度较低。因此换乘空间组织的优化设计将有助于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并对交通枢纽站及周边功能起到更好的催化与整合作用。
  本文以北京的48个轨道交通枢纽站的换乘空间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作为分析的基础,以实际测量数据、拍摄照片作为参考依据。文章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界定研究范围;阐述了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的研究背景,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我国换乘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乘空间组织优化方向:站城空间一体化。然后论述相关基础理论,对换乘空间组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换乘空间组织进行基础论述,提出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体系概念,即视枢纽站内与换乘空间有功能联系的相关空间为一个整体空间组织体系来研究,然后阐述换乘空间组织发展历史、换乘空间分类及组织方式,并结合国外案例,总结我国轨道交通枢纽站现状特点。核心章节首先讲了影响换乘空间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优化原则;提出一系列换乘空间组织相关优化措施:首先从设计师素养水平、空间管理的角度进行优化;其次对换乘空间中站台空间位置选择进行优化;对换乘空间组织通达性进行优化;对换乘空间站台内部空间组织进行优化;三线及多线换乘空间组织优化;换乘空间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空间组织优化;新型交通方式的引入等。最后,以西直门地铁枢纽站为例,优化策略:将新型交通方式的交通空间引入到原有的换乘空间组织中,使当前交通空间更加集约化、立体化。希望文章的相关结论能对未来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崔淦;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玉香;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231.92;
  •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枢纽站; 换乘空间; 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