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下火车站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研究
【6h】

地下火车站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简介

1.1.1 研究缘由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1.2 研究范围、方法、流程和框架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流程和框架

2 研究现状和理论简述

2.1 研究现状综述

2.1.1 理论研究现状

2.1.2 实践案例现状

2.2 地下火车站导向理论辨析意义

3 地下火车站及相关线路客流特征分析

3.1 地下火车站及相关线路客流背景

3.1.1 国内地下火车站及相关线路基本情况

3.1.2 调研方法和过程

3.1.3 地下火车站和地铁在导向系统上的区别

3.2 地下火车站及相关线路客流特征分析

3.2.1 基础信息分析

3.2.2 站内空间导向分析

3.2.3 站内导向标识使用分析

3.2.4 车站内换乘分析

3.2.5 车站内的商业分析

3.3 小结

4 地下火车站的标识系统设计

4.1 强化时间和换乘信息发布

4.1.1 强化时间和换乘信息发布的必要性

4.1.2 布置时间和换乘信息的位置

4.1.3 布置时间和换乘信息的方式

4.1.4 铁路信息和市政交通信息的对接

4.2 交通与商业信息的协调

4.2.1 地下火车站的商业服务需求

4.2.2 商业标识的布置

4.2.3 商业标识与车站标识的相对布置

5 地下火车站的空间引导设计

5.1 自然光线的运用

5.1.1 自然采光的区域

5.1.2 自然光对地下车站空间的改善

5.2 空间协调统一的引导

5.2.1 剖面的设计

5.2.2 围合面的设置

5.3 环境氛围与营造的引导

5.3.1 延续色彩标准,强化冷暖色调区分

5.3.2 材质的选择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与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商务、通勤等城际短途客流需求上升。而新建的高速铁路客站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这不仅加重了市内交通的换乘压力,也难以满足短途城际旅客对缩短出行时间的要求。为了应对将短途城际车站靠近城市核心区设站的呼声,同时也为了解决车站站房、线路对城市功能与交通阻隔等问题,地下火车站作为较新的一类车站类型出现了,至2016年初本文成稿时,国内仅有2座地下火车站竣工并投入使用。
  本研究通过对地下车站客流的问卷分析和研究发现,将火车站功能地下化之后,区别于传统火车站会主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车站功能流线会有所差异;二是客流性质和出行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为应对上述两个变化,在地下火车站标识设计时,传统火车站枢纽的空间引导和标识系统设计不能完全满足新的需要,而需要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设计。针对客流组成和交通流线的区别,论文提出了针对地下火车站的重要客流组成(商务出行和城际通勤人士)需采取的新措施并着重论述,包括:一方面在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强化时间和换乘信息等主客流敏感信息的发布,同时兼顾交通和商业信息发布的协调;另一方面,在空间引导设计中,强化空间导向的重要作用,通过空间形态、自然光线、色调、材质等的运用,已达到引导目的。通过采取上述标识导向和空间引导的措施,提高整体引导效率,使得搭乘地下火车站的旅客将能充分把握和利用时间,享受城市核心区综合枢纽带来的高效便捷舒适,提高换乘效率,提升商业服务水平,改善出行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