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海联运条件下煤炭运输径路优化研究
【6h】

铁海联运条件下煤炭运输径路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组织特征分析

2.1 我国煤炭供需现状

2.1.1 煤炭生产现状

2.1.2 煤炭消费现状

2.1.3 煤炭进出口现状

2.2 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组织模式分析

2.2.1 我国煤炭运输基本格局

2.2.2 我国煤炭运输体系分析

2.2.3 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组织特点分析

2.3 我国煤炭铁海联运影响因素分析

2.3.1 煤炭消费布局变化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2.3.2 高速铁路开通对煤炭铁海联运的影响

2.3.3 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对运输总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铁路煤运通道与沿海港口布局现状及规划分析

3.1 铁海联运中铁路通道布局现状及规划分析

3.1.1 铁路煤运通道布局及运量现状

3.1.2 铁海联运铁路煤运通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3.1.3 铁海联运铁路煤运通道规划情况

3.1.4 主要铁海联运通道集疏运系统构成

3.2 煤炭下水港口布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2.1 主要下水港口布局现状及规划情况

3.2.2 主要下水港口下水量现状

3.2.3 港口下水煤炭的主要流量流向

3.2.4 主要下水港口煤炭集运通道分析

3.3 煤炭接卸港口布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3.1 主要接卸港口布局现状

3.3.2 主要接卸港口接卸量现状

3.3.3 港口接卸煤炭的主要来源及流量流向

3.3.4 接卸泊位建设发展总趋势

3.4 本章小结

4 铁海联运条件下煤炭运输径路优化模型

4.1 模型拟解决的问题

4.2 多式联运原理

4.3 基于多商品流模型的径路优化模型分析

4.4 模型构建

4.4.1 模型假设前提

4.4.2 模型参数及变量定义

4.4.3 参数及变量说明

4.4.4 模型约束条件

4.4.5 模型目标函数

4.4.6 模型综合表达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基于LINGO的模型求解可行性分析

5.2 煤炭铁海联运网络构建与基本计算参数

5.2.1 网络要素设定

5.2.2 基本数据准备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5.3.1 煤炭调配及运输径路

5.3.2 北港八港煤炭下水及集运情况

5.3.3 南方港口煤炭接卸及流向

5.3.4 节点库存变化

5.3.5 煤炭流量流向示意图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我国的煤炭生产、消费格局确定了“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其中“铁海联运”在我国煤炭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北方煤炭“铁海联运”系统能力正逐渐完善,一批重大煤码头和铁路通道项目陆续开通。由此,一套科学的煤炭铁海联运径路方案,有利于实现煤炭的高效运输以及铁路与海运的合理分工,并且有助于促进煤炭运输基础设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煤炭的铁海联运径路优化问题,对于构建科学高效的煤炭铁海综合运输体系,完善煤炭运输市场分工与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基于此背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首先,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煤炭供需现状的分析,判断煤炭运输的基本格局,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的组织模式和运行特点进行论述,并分别从煤炭消费布局变化、高速铁路开通、煤炭去产能政策三重因素分析其对煤炭铁海联运的影响。
  其次,分别从铁路煤运通道、北方下海港口、东南沿海接卸港口三个维度,对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的基础设施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
  再次,以多商品流模型作为构建煤炭铁海联运径路优化模型的基础模型,同时融入运筹学TP问题的建模思想,充分考虑煤炭铁海联运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情况,构建铁海联运条件下煤炭运输径路优化模型,对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组织模式进行了有效刻画,同时线性规划模型的构造也为模型的求解和最终决策方案的提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构造了我国煤炭铁海综合运输拓扑网络并基于此对模型进行计算和验证分析,分别从煤炭运输径路、北方港口煤炭下水情况、南方沿海地区煤炭接卸及转运情况、各煤炭基地的库存变化情况四个方面对算例结果进行了分析。理论优化结果表明,未来在我国煤炭供需总体下降、铁路网货运能力相对充裕的情况下,煤炭运输经铁路直达的比例有所提升,北方港口的下水量也将明显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