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碳减排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
【6h】

碳减排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1 碳排放评价理论

2.1.1 建筑碳排放评价方法

2.1.2 碳交易市场

2.2 绿色建筑与低碳技术

2.2.1 绿色建筑

2.2.2 低碳技术

2.3 全生命周期理论

2.3.1 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和特点

2.3.2 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2.4 成本-效益分析法

3 建筑碳排放核算与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分析

3.1 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分析

3.1.1 碳排放核算边界

3.1.2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2 碳排放因子选取方法

3.2.1 二氧化碳当量

3.2.2 碳排放因子的确定

3.3 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方法

3.3.1 建材生产运输阶段

3.3.2 工程施工阶段

3.3.3 运营维护阶段

3.3.4 拆除回收阶段

3.4 低碳技术措施应用及节能减碳量核算

3.4.1 常用低碳措施分析

3.4.2 减碳路径分析及归类

3.4.3 用水量节约与核算

3.4.4 用电量节约及核算

3.4.5 用能量节约及核算

4 绿色建筑成本与效益评价

4.1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原则

4.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价

4.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4.2.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测算

4.3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评价

4.3.1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

4.3.2 绿色建筑减碳效果评价

4.3.3 绿色建筑碳减排收益评价

4.4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模型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项目低碳技术措施

5.3 项目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5.3.1 项目增量成本分析

5.3.2 项目增量效益评价

5.3.3 结果分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建筑业作为社会三个主要耗能行业之一,同样是CO2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同类型的建筑,能耗量差异有时可达几十倍,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差距也很明显,可见建筑行业的碳减排潜力很大。
  从低碳概念的角度出发,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势在必行。然而投资者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只看到绿色建筑初期额外的成本投入,却忽视其良好的环境表现和其带来的长远效益。本文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中引入了碳排放因素,通过突出绿色建筑碳减排量及对CO减排价值进行量化,改变了以往效益分析的单一片面性,还原绿色建筑的真实效益。同时在低碳技术的效益评价中注重有无对比法的应用,强调建筑并不是简单的低碳技术和节能设备的堆砌,更应突出其对降低碳排放量的贡献这一环保结果。
  本文先从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量角度,对各阶段碳排放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强化了建筑生命周期前期包括建材阶段、施工过程的碳排放内容,以此构建绿色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为后文减排量计算及效益评价做准备。
  为了准确核算增量成本和效益,进一步结合低碳技术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常用的低碳技术总结归类,结合建材及各能源消耗等数据清单,为建筑节能减碳计量提供依据。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角度分别对碳减排路径进行梳理,把主要碳排放消除环节分为低碳材料使用和低碳建筑技术应用,从水资源电力资源消耗、采暖供热能耗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针对节能减排量建立核算模型。
  最后,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的两种核算方法及各自适用条件,并站在投资者角度,从经济效益、减碳效果和碳减排收益三个层面对增量效益进行核定,经济效益为能源节约直接带来资源费用节省,碳减排效益从节水、节电、节能、节材减碳方面分析,在对碳排放交易理念分析基础上,加入CO2减排价值参数,进而构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效益模型。最后将提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用于具体的建筑实例进行研究。
  从绿色建筑出发,以碳减排理念为指导,结合建筑实例,对建筑碳排放进行分析计量,分析绿色建筑的主要碳减排路径,进而研究绿色建筑由于节能低碳技术带来的经济和碳减排效益,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定量化,对投资者的绿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