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企业运营视角的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
【6h】

基于企业运营视角的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研究

2.1.2 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有效市场假说和新金融学理论

3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及潜在风险

3.1 P2P网络借贷的概述

3.1.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和交易流程

3.1.2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

3.1.3 P2P网络借贷企业的发展规模

3.2 P2P网络借贷的典型运营模式及案例

3.2.1 纯平台模式

3.2.2 债权转让模式

3.2.3 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3.2.4 担保模式

3.3 P2P网络借贷蕴含的潜在风险

3.3.1 借款信用性风险

3.3.2 资金流动性风险

3.3.3 运营操作性风险

3.3.4 市场性风险

3.3.5 技术性风险

3.4 P2P网络借贷各运营模式的风险比较

4 案例研究—宜信的风险控制分析

4.1 宜人货的平台概述

4.2 宜信的运营模式

4.2.1 债权转让交易

4.2.2 线上线下相结合运营

4.3 宜信的运营风险量化与分析

4.4 宜信的风险控制措施

5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优化

5.1 国外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的经验

5.1.1 美国富国银行贷款管理流程

5.1.2 德国IPC咨询公司风险控制模型

5.2 国内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的改进

5.2.1 构建总部集中式的数据化风险控制部门

5.2.2 采用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原则

5.2.3 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风险控制模型

6.1 结论

6.2 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起源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其理念是将小额的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或小微企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资金借贷交易的商业模式。我国最早出现P2P网络借贷企业是在2007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明确其监管机构,并且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运营管理的风险加之外界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借款人的违约得不到有效控制,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与日俱增。
  本论文从企业运营的视角出发,分别以拍拍贷、宜信、翼龙贷、人人贷和陆金所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国内P2P网络借贷的四类运营模式,然后对比分析各运营模式蕴含的潜在风险,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最终提出风险控制的优化解决方案,论证过程中还着重分析了行业具有代表意义的宜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举措。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概述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介绍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模;然后,结合典型的企业案例去阐述国内P2P网络借贷创新的运营模式,包括债权转让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和担保模式,概括出其蕴含的五类潜在风险:借款信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运营操作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宜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举措,借鉴国外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按照我国客观国情提出了三项针对企业管理的优化改进建议,文末还对整体行业监管提出了建议。
  本论文经过研究认为:国内的P2P网络借贷企业克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不利条件,创新出包括债权转让、线上线下相结合和引入担保三类运营模式能够降低部分借款违约风险,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并会因此产生资金流动性的高风险,而且运营操作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均不能通过简单的变更运营模式而发生改变,必须全面的重视风险控制建设才能长期发展,作者借鉴国外成熟风险控制经验,提出三点改进建议:构建总部集中式的数据化风险控制部门、采用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原则,并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风险控制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