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子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
【6h】

影子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序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影子银行概念界定

1.3 概念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概念框架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意义

2 相关制度背景介绍

2.1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2 影子银行发展历程

2.2.1 影子银行萌芽阶段(2003-2007年)

2.2.2 影子银行增长阶段(2008-2013年4月)

2.2.3 影子银行监管新纪元(2013年4月至今)

3.1 影子银行与宏观经济

3.1.1 影子银行与信用创造功能

3.1.2 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性

3.2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2.1 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

3.2.2 政府管制与中小企业融资

3.2.3 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

3.2.4 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

3.2.5 企业成长周期与中小企业融资

3.3 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行为

3.3.1 宏观环境的调节作用

3.3.2 微观企业的自我调整

3.4 影子银行与企业资源配置

3.4.1 影子银行与上市公司资源配置

3.4.2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资源配置

3.5 文献评述

3.5.1 已有研究的隐含假定

3.5.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传导机制

4.1 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信贷对比

4.1.1 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联系

4.1.2 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区别

4.2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传导路径

4.2.1 信托贷款业务

4.2.2 委托债权类业务

4.2.3 资产证券化业务

4.2.4 银行表外业务

4.3 理论基础

4.3.1 优序融资理论

4.3.2 金融创新理论

4.3.3 金融加速器理论

4.4 理论分析

4.4.1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缓解机制

4.4.2 影子银行与投资行为

4.4.3 影子银行与投资效率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1 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5.2.2 影子银行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5.3 研究思路与模型设计

5.3.1 核心变量选取与说明

5.3.2 模型设计

5.3.3 研究样本

5.4 实证结果

5.4.2 基本回归结果

5.4.3 考虑风险承担与资产抵押性

5.4.4 影子银行与债务期限结构

5.4.5 进一步检验:影子银行是否为商业银行的补充?

5.4.6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与讨论

6 影子银行与企业投资行为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3 研究思路与模型设计

6.3.1 核心变量选取与说明

6.3.2 模型设计

6.3.3 研究样本

6.4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6.4.1 变量描述统计

6.4.2 基本回归结果

6.4.3 考虑风险承担与资产抵押性的回归结果

6.4.4 进一步检验:影子银行是否为商业银行的补充?

6.4.5 影子银行、融资约束与投资水平

6.4.6 稳健性检验

6.5 小结与讨论

7 影子银行、金融发展与企业投资效率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1 影子银行与投资不足

7.2.2 影子银行与过度投资

7.2.3 金融发展水平对影子银行与非效率投资的调节作用

7.3 研究思路与模型设计

7.3.1 核心变量选取与说明

7.3.2 模型设计

7.3.3 研究样本

7.4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7.4.1 变量描述统计

7.4.2 基本回归结果

7.4.3 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回归结果

7.4.4 考虑声誉机制的回归结果

7.4.5 稳健性检验

7.5 小结与讨论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论文局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跃然于水面并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由投行和券商组成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等手段将信贷资产转出表外,并通过同业回购协议等吸收短期资金并放大杠杆,促使影子银行体系不断扩张,其规模庞大、杠杆率高、形式多样、易变且不透明。由于这些原因,金融界顺理成章的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咎于影子银行体系。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受到严格管制,并未完全对外开放,特定情境、新兴市场显现的中国影子银行与美式影子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大多数本质上仍是信贷和类信贷业务。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金融抑制、政府干预以及信贷歧视,中国传统商业银行体系难以对高风险经济实体提供配套的信贷支持,影子银行体系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从需求角度来看,在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的要求,难以获得正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不得不向影子银行求助。作为搭建次级贷款者的桥梁,影子银行在其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体系的延伸,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获得融资,承担的是发放贷款的职能,通过同业净资产、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与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直接或间接进行了类似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业务,并以此为切入点,以中小企业投融资行为为落脚点,遵循“宏观金融发展——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主线,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机理以及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和投资效率的作用后果,并开展如下研究:
  首先,主要基于“现金-现金流模型”探讨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理,对企业债务期限和债务结构的影响以及产权属性、银行授信和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同业净资产、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发展水平可以代表影子银行发展,影子银行通过降低企业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企业风险和资产抵押性渠道考虑:影子银行缓解了高风险企业造成的融资约束,即企业风险越高,影子银行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较强;影子银行缓解了高资产抵押性企业造成的融资约束,即企业资产抵押性越高,影子银行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较强;影子银行缓解融资约束的内在机理在于:影子银行向企业提供着流动性支持,即影子银行向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为主;产权属性、银行授信和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发展和企业融资约束有一定调节作用。
  其次,基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基础,探讨了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宏观信贷约束、微观企业自身约束以及企业成长性的调节作用,对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讨论。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影子银行发展能促进企业投资行为;考虑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资产抵押性后发现,影子银行发展显著促进了高风险企业和高资产抵押性企业的投资行为;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影子银行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增强,影子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系统的补充。
  最后,基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支持的基础,探讨了影子银行对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差异影响;同时考虑了市场化环境的调节作用,对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讨论。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缓解了企业投资不足现象,若企业存在较好投资机会,其会向影子银行借贷资金以缓解投资不足问题;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社会信誉较高的地区,影子银行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明显;影子银行具有逆周期性,是企业无法获得银行信贷下的次优选择。
  本文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在一定情况下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缓解了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这不意味着不加约束,一味鼓励影子银行发展。中国影子银行是新兴市场金融抑制、利率管制与信贷规模控制下的阶段性产物,是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正规银行信贷的次优选择。
  本文的贡献在于:(1)针对新兴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外部金融环境因素将起到重要性作用,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限制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影子银行是金融发展下的产物,本文构建了影子银行发展指数,丰富了“宏观金融发展——微观企业行为”相关研究的经验证据,厘清了影子银行发展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2)基于“现金-现金流模型”,探究了宏观金融发展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展了宏观金融发展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从资产抵押性与企业风险承担等多渠道探讨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从更深层次上挖掘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作用途径;(3)基于投资行为与投资效率的视角,研究影子银行对微观企业投资的影响,延续和深化了投资与债务关系的研究内容,丰富了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相关的经验证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经验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