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状硅酸盐(FS)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
【6h】

针状硅酸盐(FS)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课题来源、项目名称

1.2文献综述部分

1.2.1表面改性方法

1.2.2表面改性剂及改性过程机理

1.2.3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

1.2.4凹凸棒石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进展

1.2.5 AT与复合材料界面的表征

1.2.6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增强机理及应用研究

1.3研究计划部分

第二章试验部分

2.1试验原材料及配方

2.1.1原材料

2.1.2基本配方

2.2试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试验方法

2.3.1 AT的结构表征

2.3.2 AT的表面改性

2.3.3 AT/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4性能测试

2.4.1 AT/橡胶复合物的性能测试

2.4.2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2.4.3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 AT的选择

3.1.1 AT的形态分析

3.1.2AT在SBR中的分散与界面

3.1.3 AT增强SBR的性能

本节小结

3.2 AT和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设计问题

3.2.1硅烷偶联剂类型的影响

3.2.2偶联剂用量对AT/SB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橡胶基体的影响

3.2.4偶联剂对AT/橡胶复合材料相态结构的影响

3.2.5 AT与橡胶的相间作用

本节小结:

3.3 AT的断裂问题

3.3.1 AT的原长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断裂研究

3.3.2混炼时间对AT/SB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节小结:

3.4 AT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研究

3.4.1纤维断裂对AT/SBR复合材料的取向的影响

3.4.2 AT/CR复合材料中AT的取向研究

3.4.3 DN66-1和AT并用在CR基体中的取向研究

本节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系统地考察了不同产地、不同粒径凹凸棒石(AT)在橡胶中的分散、AT-橡胶间的界面及其对AT/SBR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了一种具有最佳增强效果的凹凸棒石——大连1250目凹凸棒石。同时探讨了硫化体系、偶联剂类型和用量、橡胶基体对AT-橡胶间界面设计的影响,确定了偶联剂种类与硫化体系的最佳匹配、偶联剂最佳用量。论文还对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凹凸棒石纤维的断裂和取向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混炼时间对凹凸棒石纤维断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AT取向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