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复合网络及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互穿网络的研究
【6h】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复合网络及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互穿网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数据集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DMS的特点及应用

1.2.1 PDMS的特点

1.2.2 PDMS的应用

1.3 加成型PDMS的特点及应用

1.3.1 液体型硅橡胶

1.3.2 加成型液体PDMS

1.3.3 加成型PDMS的补强

1.3.4 加成型PDMS的应用

1.4 二氧化硅

1.4.1 二氧化硅的制备

1.4.2 二氧化硅的性质

1.4.3. 二氧化硅的界面作用

1.4.4. 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

1.4.5 二氧化硅的应用

1.4.6 二氧化硅增强PDMS相关理论

1.5 PDMS对环氧树脂的改性

1.5.1 环氧树脂的特点

1.5.2 环氧树脂的固化

1.5.3 环氧树脂的改性

1.5.4 PDMS对环氧树脂的改性

1.5.5 PDMS改性环氧树脂增容方法

1.6 互穿聚合物网络

1.6.1 互穿聚合物网络概述

1.6.2 互穿聚合物网络分类

1.6.3 IPN微相分离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1.6.4 IPN的结构形态特征

1.6.5 提高IPN聚合物体系相容性的方法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对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体系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操作

2.2.3 表征及仪器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XPS元素分析

2.3.3 二氧化硅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失重情况

2.3.4 在溶剂中的分散性

2.3.5 不同预处理m-silica对PDMS体系凝胶时间的影响

2.3.6 m-silica预处理温度对PDMS体系机械性能的影响

2.3.7 m-silica含量对PDMS体系机械性能的影响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乙烯基二氧化硅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网络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

3.2.2 试验操作

3.2.3 表征及仪器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剂中分散情况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29Si MAS-NMR分析

3.3.4 TEM分析

3.3.5 粘度分析

3.3.6 不同气氛下凝胶含量分析

3.3.7 机械性能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氧化硅增容法制备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互穿网络

4.1 前言

4.2 实验

4.2.1 原料

4.2.2 实验操作

4.2.3 测试手段及表征仪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silica红外光谱分析

4.3.2 PDMS预聚物的凝胶含量

4.3.3 IPN红外光谱分析

4.3.4 TEM观察

4.3.5 DSC分析

4.3.6 机械性能

4.3.7 SEM观察

4.3.8 热稳定性研究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共溶剂法制备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互穿聚合物网络

5.1 前言

5.2 试验

5.2.1 原料

5.2.2 实验操作

5.2.3 表征仪器及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GEBA/PDMS共混体系与DGEBA/PDMS IPN对比性研究

5.3.2 IPN动力学研究

5.3.3 不同配比IPN的研究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展开▼

摘要

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IPN)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网络的互相贯穿缠结而形成的一类独特的聚合物共混物或聚合物合金。网络之间的互穿为材料带来许多独特性能,如“强迫互容”和协同效应等,使得IPN在增韧树脂、增强橡胶、阻尼材料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工业广泛使用的材料,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质脆、耐冲击性较差和容易开裂的弱点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既能降低环氧树脂的内应力,又能保持环氧树脂体系原有特性并提高其热稳定性和阻燃能力,因此PDMS用于改性环氧树脂是较好的选择。但由于PDMS与环氧树脂热力学不相容,故PDMS增韧环氧树脂仅限于官能团端基反应、嵌段及接枝改性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增韧环氧树脂的同时常会带来环氧树脂某些性能如模量的大幅下降。故合成环氧树脂/PDMS IPN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络[(DGEBA/e-silica)/PDMS IPN]。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环氧基团,然后将经过适当预聚的PDMS与DGEBA、e-silica混合于三氯甲烷中。在此过程中,e-silica充当增容剂:一方面,e-silica表面的环氧基团能参与DGEBA固化反应;另一方面,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与PDMS之间又发生氢键作用。依靠e-silica的增容,相分离被有效抑制。因氢键生成与作用时间有关,故在PDMS适当预聚后再与DGEBA及e-silica体系混合进行同步反应,这是该方法采用半分步、半同步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反应中,PDMS与DGEBA的反应同步但独立进行。合成的(DGEBA/m-silica)/PDMS IPN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等进行表征。DSC表征发现IPN存在三个玻璃化转变,其中两个玻璃化转变向中间靠拢并变宽,第三个玻璃化温度表明分子水平的互穿。TEM研究发现二氧化硅在IPN呈纳米水平分散,试样断面的SEM照片表明DGEBA由脆性断裂转变为IPN的韧性断裂。互穿网络拉伸强度随PDMS及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出现一个极大值,该值大于纯DGEBA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则随PDM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IPN耐热性能随PDM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稳定性优于纯DGEBA。
   本文设计了共同溶剂法同步合成了最小相畴尺寸为5纳米的DGEBA/PDMS互穿网络。共同溶剂的使用保证了DGEBA与PDMS处于单体阶段的相容性。保证DGEBA与PDMS在凝胶前固化速率一致,就能够获得接近分子水平的互穿。与一般共混法制备的DGEBA/PDMS共混物相比,IPN中相畴显著变小,动态储能模量下降较少。DSC研究发现IPN呈现两个明显相互靠拢的玻璃化温度区。IPN扫描断面均较光滑,看不到明显的两相结构及界面。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SEM-EDX)结果发现IPN断面20μm区域中与其中任意局部约1μm区域中的元素分布相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发现DGEBA/PDMS IPN的相畴尺寸为5~10nm。
   本文提出了复合网络法用乙烯基二氧化硅(vi-silica)对PDMS进行增强的新方法。先通过干法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vi-silica能够参与硅氢化反应,从而在二氧化硅与PDMS之间形成化学键,形成无机-有机复合网络。在不同气氛及不同乙烯基与氢基摩尔比情况下测得的凝胶含量均证实vi-silica参与了硅氢化作用。正是由于无机有机复合网络的生成使二氧化硅填充PDMS体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针对二氧化硅填充PDMS体系的凝胶时间及性能,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硅预处理温度对改性的影响。当二氧化硅用六甲基二硅胺烷及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处理时,发现二氧化硅预处理温度越高,二氧化硅填充PDMS体系凝胶时间越长,但机械性能并随之下降;预处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硅填充体系凝胶时间越短,机械性能增强。
   本论文通过对DGEBA、PDMS、二氧化硅各种组合体系的系统研究,发现了DGEBA/PDMS互穿网络、增强PDMS的制备新方法,提出了上述体系增强、增韧的新机理,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