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牛血清白蛋白与水滑石胶体自组装杂化膜吸附、检测Pb
【6h】

牛血清白蛋白与水滑石胶体自组装杂化膜吸附、检测Pb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1.1.1重金属污染及污染的来源

1.1.2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危害

1.1.3铅污染及其危害

1.2重金属污染的去除

1.3重金属污染的检测

1.4蛋白质及生物杂化膜

1.5水滑石在自组装技术领域的应用

1.5.1水滑石简介

1.5.2水滑石的结构特点及组成

1.5.3水滑石的剥离及水滑石胶体的自组装

1.6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选题目的和意义

1.6.2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药品

2.2剥离水滑石胶体溶液的制备

2.2.1乳酸根阴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前体的制备

2.2.2水滑石胶体溶液的制备

2.3 BSA与水滑石胶体溶液的自组装

2.3.1缓冲溶液的配置及BSA紫外吸收随其浓度的曲线绘制

2.3.2 BSA与水滑石胶体溶液的自组装

2.4 BSA/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

2.4.1基片的“RCA”处理

2.4.2 BSA/L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的制备

2.4.3 BSA/L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的稳定性

2.5 BSA/I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

2.5.1 BSA/LDH的自组装体系

2.5.2 BSA/L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的制备

2.5.3 BSA/L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的稳定性

2.6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对Pb2+的吸附性能

2.6.1硝酸铅溶液的配制

2.6.2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去除Pb2+

2.6.3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吸附Pb2+

2.6.4不同pH值条件下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对Pb2+的吸附性能

2.6.5自组装杂化膜吸附Pb2+机理探索

2.7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检测Pb2+

2.8表征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牛血清白蛋白与水滑石胶体的自组装

3.1.1剥离水滑石胶体及其结构特点

3.1.2 BSA与水滑石胶体的自组装

3.1.3组装后BSA的结构

3.1.4小结

3.2 BSA/I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的制备、吸附Pb2+

3.2.1 BSA/L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的结构

3.2.2 BSA/L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对P2+的吸附性能

3.2.3小结

3.3 BSA/L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的制备、吸附Pb2+

3.3.1 BSA/L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的结构

3.3.2 BSA/LDH自组装体系直接沉积杂化膜对Pb2+的吸附性能

3.3.3小结

3.4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吸附Pb2+的机理探索

3.4.1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在不同pH值下对Pb2+的吸附性能

3.4.2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吸附Pb2+的机理探索

3.4.3 小结

3.5 BSA/LDH自组装杂化膜荧光传感Pb2+初探

3.5.1含六个双层的BSA/LDH层层自组装杂化膜荧光传感Pb2+

3.5.2 BSA/LDH自组装体系一次直接沉积杂化膜荧光传感Pb2+

3.5.3 Pb2+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探索

3.5.4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环境难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释放到环境中的有毒重金属高达数百万吨,其中铅34.6万吨、汞12万吨、铜14.7万吨、砷12.5万吨、镉3.9万吨。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生活甚至生命安,以铅污染为例,高的血铅浓度意味着贫血、癌变、畸变、智力衰退、大脑萎缩等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对重金属的回收、检测对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水滑石(LDH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结构均匀稳定的生物-无机杂化膜,实现对Pb2+的吸附和检测。首先将阴离子化的BSA与LDH胶体溶液进行自组装,利用XRD、FT-IR/ATR-FTIR、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BSA与LDH的自组装行为及组装后BSA的结构进行研究,组装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微小变化但整体仍然完好。在此基础上制备了BSA与LDH的层层自组装杂化膜和BSA与LDH自组装体系的直接沉积杂化膜,荧光光谱显示两种杂化膜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结构可控性,同时SEM、AFM表明,两种杂化膜的表面结构均一,水滑石纳米片以c轴垂直于基底的方式紧密排布在基底表面。 将上述制备的两种BSA/LDH杂化膜用于吸附Pb2+,利用ICP、UV-Vis、FT-IR对杂化膜吸附Pb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杂化膜吸附Pb2+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量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杂化膜对Pb2+的吸附是BSA中的羧基等因素通过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的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离子化的羧基对Pb2+的吸附作用占主导。 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Pb2+导致BSA发生荧光猝灭的模拟结果显示,pb2+对BSA的荧光猝灭符合Lineweaver-Burk模型,属于静态荧光猝灭,Pb2+与BSA的荧光发射基团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不发荧光的复合物。依据BSA荧光强度的变化与Pb2+初始浓度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实现对Pb2+的直接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