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受阻酚改性聚合物阻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6h】

受阻酚改性聚合物阻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振动与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

1.1.1振动与噪声的危害

1.1.2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1.2阻尼的作用及阻尼结构

1.2.1阻尼的作用

1.2.2阻尼结构

1.3聚合物阻尼材料概述

1.3.1阻尼材料

1.3.2聚合物的阻尼机理

1.3.3聚合物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评价

1.3.4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

1.4聚合物阻尼材料研究成果及其进展

1.4.1采用共混、共聚等方法拓宽温域

1.4.2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1.4.3液晶聚合物(LCPs)阻尼材料

1.4.4导电压电型阻尼材料

1.4.5有机杂化阻尼材料

1.4.6聚合物基复合阻尼材料

1.5本论文的研究方案

1.5.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技术方案

1.5.4预期成果

第二章极性橡胶/受阻酚复合阻尼材料

引言

2.1实验原料和设备

2.1.1实验原料

2.1.2实验仪器与设备

2.2测试与表征

2.2.1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

2.2.2拉伸实验

2.2.3硬度实验

2.2.4硫化性能测试

2.3实验

2.3.1 CSBR/受阻酚材料的制备

2.3.2共混胶的制备

2.4结果与讨论

2.4.1 CSBR/受阻酚复合材料

2.4.2共混胶/受阻酚体系

小结:

第三章受阻酚改性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

引言

3.1实验原料与仪器

3.1.1实验原料

3.1.2实验仪器

3.2测试与表征

3.2.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3.2.2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

3.3 AO-70改性PU/PAC的制备

3.3.1一步法

3.3.2两步法

3.4结果与讨论

3.4.1 AO-70改性的PU/PBMA IPN

3.4.2 AO-70改性的聚酯型PU/PiBMA IPN

3.4.3 AO-70改性的聚醚型PU/PiBMA IPN

3.4.4 AO-70改性的PU/P(iBMA-BA)IPN

3.4.5 AO-60改性PU/PiBMA IPN

小结:

第四章PU组合弹性体

引言

4.1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实验原料

4.1.2实验仪器与设备

4.2测试与表征

4.2.1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

4.2.2拉伸实验

4.3实验

4.3.1 PU组合弹性体

4.3.2 PU组合弹性体+CPE或受阻酚

4.4结果与讨论

4.4.1 PU组合弹性体/AO-70

4.4.2 PU组合弹性体/AO-60

4.4.3 PU组合弹性体/聚苯乙烯空心微球

4.4.4 PU组合弹性体/CPE共混物

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利用有机功能性小分子与极性聚合物杂化得到了高性能的阻尼材料,这被认为是一种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新思路、新方法。该方法将有机小分子受阻酚或者受阻胺加入到聚合物基体中,有机功能小分子与极性聚合物基体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在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这种氢键会解离,在解离的过程中耗散大量的能量,从而起到高阻尼的效果。
   本文将不同的有机小分子类受阻酚添加到羧基丁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以及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制备了阻尼因子高、阻尼温域较宽的阻尼材料,主要工作如下:
   1、将不同的受阻酚添加到羧基丁苯橡胶中,制备羧基丁苯/受阻酚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受阻酚对羧基丁苯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与其它橡胶共混与叠层复合拓宽橡胶材料的阻尼温域。
   2、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以及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并向其中添加受阻酚AO-70,一步法合成的IPN优于两步法。在100℃的固化条件下,当聚氨酯与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0/40,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为1.5%(摩尔分数),AO-70用量为IPN质量的40%时,IPN在130℃以上的温度区域损耗因子大于0.3。
   3、利用一步法合成了聚氨酯组合弹性体,同时研究受阻酚及聚苯乙烯空心微球对组合弹性体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