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体系研究
【6h】

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确定研究对象

1.2.2 确定研究重点

1.2.3 确定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目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技术评价的相关理论

2.2.1 技术评价的产生

2.2.2 技术评价的相关概念

2.2.3 国家层面的技术评价

2.2.4 行业层面的技术评价

2.2.5 技术评价内容的总结

2.2 文物保护相关理论

2.2.1 早期修复保护理论及实践

2.2.2 现当代修复保护理论及实践

2.2.3 文物保护理念总结

第三章 文物保护与医疗管理的比较研究

3.1 文物保护与医疗管理的相似性

3.1.1 文物与病人的特点

3.1.2 文物与人的价值

3.1.3 文物保护与医疗的目的

3.2 文物保护与医疗管理的区别

3.3 药品管理体系研究

3.3.1 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

3.3.2 新药临床申请

3.3.3 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3.3.4 新药生产上市申请

3.3.5 新药生产推广上市

3.3.6 对医药评价体系的总结

第四章 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准则确立

4.1.1 新材料的安全性准则

4.1.2 新材料的有效性准则

4.1.3 新材料的科学性准则

4.1.4 新材料的可再处理性准则

4.2 文物保护新材料的评价方法研究

4.2.1 定量评价

4.2.2 定性评价

4.3 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的流程研究

4.3.1 新材料评价内容

4.3.2 新材料评价的流程

4.4 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组织建设

4.4.1 评价组织研究

4.4.2 评价组织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本文需要完善和扩充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国家也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上下一心,积极进取,始终坚持和扩大领域内的改革与领域外的开放。近年来,文物保护领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遗产保护新材料大量涌现。然而,由于文物本身的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这些新材料使用于文物保护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价,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遗憾的是,我国针对文物保护新材料的评价还很不完善,尚无明确的评价准则、严格的评价流程、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及健全的评价组织。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技术评价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科技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通过借鉴相近行业已有的评价体系,构建了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体系。鉴于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存在的问题,本评价体系包括4大部分:确定新材料评价准则,规范新材料评价流程,提出新材料评价方法,构建新材料评价组织。
   首先,本文通过对文物保护思想史和实践史的梳理,提出了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的四大准则: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和可再处理性。其次,在研究总结一般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和使用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应该坚持“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深入考察研究医药评价的相关组织和流程,结合本领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新材料评价流程;根据评价流程的设计,又构建了评价组织架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