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Sn含量无定形Sn/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
【6h】

不同Sn含量无定形Sn/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介绍

1.1.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

1.1.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特征

1.1.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1.4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2.1 碳负极材料

1.2.2 锡基负极材料

1.2.3 锡基负极材料的纳米化、复合化改性

1.2.4 静电纺丝法制备Sn/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

1.3 静电纺丝相关研究

1.3.1 静电纺丝法原理及设备

1.3.2 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所用试剂与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电池材料

2.2 仪器

2.3 Sn/C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2.3.1 纺丝液配置

2.3.2 静电纺丝

2.3.3 预氧化

2.3.4 碳化

2.3.5 参比样品的制备

2.3.6 制备电池

2.4 表征手段

2.4.1 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表征

2.4.2 纳米纤维的晶相结构表征

2.4.3 纳米纤维的元素组成分析

2.4.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Sn含量Sn/C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3.1.1 Sn/C纳米纤维中Sn含量的测定

3.1.2 Sn/C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的研究

3.1.3 Sn/C纳米纤维晶相结构的研究

3.1.4 不同Sn含量Sn/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3.1.5 Sn/C纳米纤维循环后的形貌表征

3.2 不同碳化温度的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2.1 不同碳化温度负极材料的纤维形貌

3.2.2 不同碳化温度负极材料的晶相结构

3.2.3 不同碳化温度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测试

3.3 优化样品的结构与倍率性能探讨

3.3.1 优化样品的Sn含量测定

3.3.2 优化样品中元素分布及HR-TEM研究

3.3.3 优化样品的倍率性能测试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并且石油材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如何解决能源问题成为现在社会的主要课题。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中,被称为“绿色化学电源”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环保性、高比容量、高安全性、寿命长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现在以及将来化学电源的研究重点。为了满足需求,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990mAh·g-1)的锡基材料,以代替传统的碳基负极材料。但是单质Sn的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材料发生粉化、失活等现象,这成为了阻碍其大范围使用的最大障碍。
   本实验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纤维,再经过热处理工艺处理制成无定形Sn/C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了研究不同Sn含量以及不同碳化温度对材料形态、晶体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我们使用了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示差量热扫描法(DSC)、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能量分散分析(EDX)和热失重(TG)等手段,并对其应用于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高,纤维直径变粗、纤维石墨化程度变高,单质Sn由无定形态逐渐转化为纤维表面较大球形颗粒的结晶态,纤维的结构稳定性逐渐降低。在850℃碳化时,当Sn含量为21%-23.7%时,无定形态的Sn/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拥有较好的比容量(555.1mAh·g-1)以及良好的倍率性能,充放电结束后纤维状结构保持较为完整。因此我们认为,纳米纤维结构与Sn含量具有协同效应。在对碳化温度进一步探讨后,我们发现700℃碳化的Sn/C纳米纤维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580.3mAh·g-1),其中Sn元素以无定形态均匀分散在纤维内部,并且拥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