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体系发泡性能的研究
【6h】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体系发泡性能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碳酸亚丙酯材料简介

1.2 PPC改性研究进展

1.2.1 PPC的化学改性

1.2.2 PPC的物理改性

1.3 PPC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1.3.1 用化学发泡法制备PPC发泡材料

1.3.2 PPC/纳米粒子复合发泡材料

1.3.3 PPC生物组织多孔支架

1.3.4 原位成纤增强PPC复合发泡材料

1.4 PPC发泡材料收缩现象分析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PPC/nano-SiO2共混体系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流程

2.3 测试及表征方法

2.3.1 流变性能测试

2.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3.3 发泡倍率

2.3.4 泡孔直径及泡孔密度

2.3.5 收缩率

2.4 结果与讨论

2.4.2 nano-SiO2的添加对PPC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3 PPC/nano-SiO2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分析

2.4.4 PPC/nano-SiO2共混体系发泡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过程

3.3 测试及表征方法

3.3.4 发泡性能的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2 MDI的添加对PPC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3 PPC扩链体系流变性能分析

3.4.4 PPC扩链体系发泡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C/PBAT共混体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过程

4.3 测试及表征方法

4.3.1 流变性能澜试

4.4.1 PPC/PBAT共混体系热性能分析

4.4.2 不同配比PPC/PBAT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变化

4.4.3 PPC/PBAT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分析

4.4.4 PPC/PBAT共混体系发泡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DI扩链增容PPC/PBAT共混体系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实验过程

5.3 测试及表征方法

5.4.1 MDI的引入对PPC/PBAT共混体系分子结构的影响

5.4.2 不同MDI含量引起PPC/PBAT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变化

5.4.3 MDI对PPC/PBAT共混体系热性能造成的变化

5.4.4 MDI增容PPC/PBAT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分析

5.4.5 MDI的添加对PPC/PBAT共混体系发泡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设备

6.3 测试及表征方法

6.4 不同共混体系对PPC基体模量影响

6.5 不同共混体系对PPC扩散系数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白色或透明的脂肪族聚酯,合成过程以CO2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PPC分子主链上具有醚键等柔性基团,使分子链柔性增大,造成玻璃化转变温度接近室温,初步探索试验发现室温下PPC发泡材料的收缩现象十分严重,即时发泡倍率约46倍,两周后减少至4倍,主要是PPC常温下模量较低,泡孔壁在常温下也具有较好可变形性,导致发泡剂逸出聚合物基体的速度高于空气进入泡孔的速度,造成泡孔内部压力小于外部环境压力,产生收缩,这极大限制了PPC发泡材料的应用。
  本文从PPC/nano-SiO2、PPC/MDI、PPC/PBAT(MDI)三个共混体系出发改善PPC发泡材料的收缩现象,将收缩现象定量化成收缩率,研究不同体系对发泡制品流变性能、热性能、发泡性能和收缩率的的影响:
  1、在PPC/nano-SiO2共混体系中,引入nano-SiO2增加了体系内的成核点,随着nano-SiO2添加量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加,并且添加适量nano-SiO2可以与PPC之间形成逾渗网络,该网络可以改善高温下PPC的降解现象,并且可以提高聚合物熔体粘弹性,抑制泡孔合并及稳定泡孔结构,但添加nano-SiO2对PPC发泡后收缩率没有显著影响,室温下收缩率在90%以上;
  2、在PPC/MDI共混体系中,MDI的扩链作用使得PPC的分子量、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得到显著提高,熔体强度增大使得高温下PPC的发泡性能得到提高,拓宽了发泡温区上限,添加MDI后PPC发泡制品的收缩现象得到改善,但最终的收缩率依然较高,在60%以上。
  3、在PPC/PBAT共混体系中,PPC和PBAT之间相容性较差,PPC/PBAT共混物的粘弹性处于两基体组分之间,PPC的粘弹性较大,PPC/PBAT共混物的粘弹性随着PP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C和PBAT共混后对各自的热性能都有影响,随着PBAT的含量的增加,PPC的玻璃化温度上升,同时PBAT的熔点、结晶温度、结晶焓随PP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PC/PBAT共混体系呈双连续相时未发泡区域较多,发泡倍率较低。
  4、在PPC/PBAT/MDI共混体系中,随着MDI含量的增加,PPC和PBAT的界面张力降低,泡孔逐渐形貌完整,PPC/PBAT共混体系界面相容性提高减少了气体逃逸,PBAT的晶区作用和MDI造成的分子链刚性增加减慢了发泡剂从PPC基体中的逸出速度,造成发泡样品的尺寸稳定性增加,收缩率在5%以内,并且发泡倍率保持在20倍以上。
  为了探讨提高聚合物基体树脂模量和降低发泡剂从泡孔逸出速率对PPC发泡材料收缩现象的影响,分别分析三个共混体系模量和扩散系数对PPC收缩现象的影响,调控聚合物基体强度相比调控气体在PPC内的扩散速度对收缩现象的改善更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