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晋商档案记忆构建研究
【6h】

社会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晋商档案记忆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晋商及晋商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一研究历程持续百年之久,呈现出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态势。尽管档案学界也针对晋商所遗留下来的珍贵档案资料开展了一定研究,但是相对于史学与经济学等学科领域而言,研究显示度较低,档案开发成果与档案资源整体数量不相匹配,难以将固态档案“活化利用”。近年来,档案与社会记忆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档案学理论发展与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晋商档案资源作为晋商记忆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记忆理论的指导下以其为基础开展晋商档案记忆的构建工作,对保护与传承晋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凸显山西省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的重要环节,更是构建真实、完整的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围绕晋商档案记忆的构建,以社会记忆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梳理国内外关于社会记忆与档案相关研究成果与理论的基础上,从保管与开发主体层面对山西省晋商档案资源现状的开展实地调查与深入访谈,调研对象包括多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与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经调研发现,山西省晋商档案资源整体主要呈现出分布的分散性与内容类型的多样性等特征,各地域各机构依托于自身馆藏的晋商资源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记忆构建工作,取得了档案编研、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开设展览等方面的成果。但是从社会记忆构建的“主体—中介—客体”视角来审视山西省晋商档案记忆构建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晋商记忆构建主体之间缺乏交互性与协同性,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建设部门,在晋商记忆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作用不明显,社会记忆相关工作理念在档案部门的工作实践中没有得到体现;晋商记忆的构建中介——晋商档案资源自身的地域分散性所导致的档案征集工作难度较大,档案形式单一,多样性不足;晋商记忆构建方式开发形式单一,信息化建设滞后。  针对当前晋商档案资源参与记忆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应当从改进构建主体工作、加强构建中介建设与创新构建晋商档案记忆的方式三方面出发,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开发,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档案馆构建“晋商记忆”的工作能力;二是系统整合晋商档案资源,拓宽征集渠道,amp;nbsp;丰富资源类型;三是创新晋商档案资源开发方式,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促使相关部门在当前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重视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价值,构建起以晋商档案资源为载体的晋商记忆,为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