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6h】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下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对术中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择期全麻下行IONM的神经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依次是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组及对照组均给予依托咪酯0.2~0.6mg/kg、舒芬太尼0.3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利多卡因组患者在诱导时经静脉给予1.5mg/kg负荷剂量的利多卡因,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麻醉维持期间七氟醚保持在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alalveolarconcentration,MAC),瑞芬太尼泵注速度范围为5~30μg/(kg·h)、丙泊酚泵注速度范围为4~12mg/(kg·h)。利多卡因组予以利多卡因1.5mg/(kg·h)泵注,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时(T2)、切开硬膜时(T3)以及分离肿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数值。在麻醉诱导完成后30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SEP)的N20、P40的波幅及潜伏期,以及经颅电刺激动作诱发电位(Transcranialelectricmotorevokedpotentials,Tce-MEP)的波幅及潜伏期,作为神经监测期间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基础值,并记录术中分离切除肿瘤时及完成肿瘤切除后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维持麻醉期间所用的丙泊酚及阿片类药物用量、总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T1~T4时L组患者术中MAP及HR与C组相比降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较C组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增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诱发电位上,L组与C组均能成功诱发SSEP和Tce-MEP,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ce-M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诱导完成后30min和肿瘤切除后的SS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在术中的SSEP波幅和潜伏期较基础值及L组术中均有明显的下降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静脉麻醉药用量上,L组术中所用丙泊酚及阿片类药物与C组相比用量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下静脉应用利多卡因不会干扰IONM,在不影响麻醉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及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进而减少麻醉药物对电生理监测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质量;同时减轻了静脉麻醉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能够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有效降低术中高血压及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电生理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荐用于需要进行IONM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