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谣言排行榜研究:内容属性、谣言再现与辟谣实践
【6h】

网络谣言排行榜研究:内容属性、谣言再现与辟谣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网络谣言在当下的泛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不少机构积极开展辟谣实践,并发布了不少网络谣言排行榜以警醒人们。网络谣言排行榜是构建辟谣信息的公众可见性、显著性和认知度的重要工具,发布者试图通过对谣言的选择、排序和解释,让公众认知并接受辟谣信息。不过,网络谣言排行榜的篇幅有限,如何科学地建构排行榜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内容属性、谣言再现、辟谣实践三个方面,对微信谣言过滤器、人民网—科普中国、蝌蚪五线谱、新浪微博@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新浪微博@捉谣记五个机构主体发布的115个网络谣言排行榜、1055组谣言及辟谣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谣言排行榜是如何构建公众认知与集体记忆,并进行集中辟谣的。研究发现,网络谣言排行榜制作的网络谣言标题相对较短,常常直接引用原谣言关键内容;谣言主题具有平台差异,不同机构主体所发布的榜单凸显了不同的主题类别,同时也存在重叠性;“癌症”、“小孩”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是谣言的重要内容;部分谣言重复上榜,具有周期循环的特点。在辟谣实践方面,网络谣言排行榜多以转述形式呈现原谣言信息;辟谣文本中高信度信源的数量还有待提升;各机构主体辟谣方式各异;部分辟谣文本中虽有行为建议,但总体占比较小。  作为一个集中辟谣的场所,网络谣言排行榜存在信息冗杂、排行标准不明确、重排序而轻辟谣、重发布而轻传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认知的混乱,也使得网络谣言排行榜集中辟谣的效果大打折扣。面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建立完善的互联体系、选择科学的建构标准、采取丰富的辟谣形式、努力提高辟谣信息质量等建议。作为庞大的网络谣言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为各机构主体就如何更加科学地发布辟谣信息提供新的思路,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网络谣言排行榜集中辟谣的作用,构建社会认知、指导社会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