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6h】

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已不再是单一产业的集聚模式,而是向着多个产业协同集聚的模式转变。产业集聚模式的转变对于区域内产业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是正向的?是否存在约束机制?这些是本文想要去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通过对2003年-2018年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11个地级市为样本,对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且运用自然断裂点法对空间布局和演变态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建立OLS模型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二者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以产业专业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以及研发投入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模型,研究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约束机制,得到如下结论:  一、京津冀整体产业呈现“三二一”结构,城市群整体及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均呈现高级化的趋势。二、制造业在城市群整体层面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趋向平稳的集聚趋势,各城市之间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空间布局呈现由天津市单中心集聚转向天津市和唐山市双中心集聚的格局。三、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的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发展格局;各细分行业在城市群整体面上呈现差异化发展的集聚态势;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协同集聚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城市功能分工的视角来看,京津冀形成了“中心-外围”的“服务-生产”产业布局,即北京承担服务业的功能,周边城市着力发展制造业;从整体行业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度呈差异化发展;从城市层面来看,各城市之间随着主导产业的不同,产业协同集聚度存在较大差异。五、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六、根据门槛回归的结果,分别以产业专业化程度、政府干预度、研发投入占比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