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传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影子银行视角
【6h】

货币政策传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影子银行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更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产生影响。同时,金融机构的分层结构将导致流动性配置差异,产生竞争性盈利动机,导致金融机构增加风险偏好,并改变信用资产配置方式,由此引起的流动性波动也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金融环境因素,如金融资产的不完全替代、信息不对称等金融摩擦、微观主体的异质性都会通过金融个体风险承担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从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及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其金融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贡献体现在:(1)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所在,点明本文研究中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2)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总结出既有研究的不足,进而阐述本文研究的问题。(3)阐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产生原因、演变过程等方面的阐述,明晰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存在的意义以及潜在的风险隐患,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从影子银行的周期性角度,探究传统货币政策影响下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特征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5)研究了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6)构建可以综合反映金融系统损失、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缺失的金融压力指数测度金融摩擦,研究了金融摩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上市影子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传统货币政策方面:第一,无论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均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第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影子银行规模的逆周期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下,具有较高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的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逆周期性越强,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反而是较低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的逆周性较强;第三,紧缩性货币政策下,逆周期的影子银行规模可能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  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第一,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第二,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常备借贷便利促进了资本充足、盈利状况较好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规模,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降低了资本充足率低、盈利状况较差的商业银行影子业务的发展;第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摩擦方面:第一,以流动性缺失为表征的金融摩擦能够增强影子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最终因为风险传染或共同风险暴露的出现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当金融系统出现较高的损失时,“风险转嫁”机制发挥作用,影子银行的逆周期风险承担导致货币政策的失效。  依据本文的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监管部门要关注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性,尤其是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传递导致系统金融风险的产生。其次,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再次,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关注金融摩擦状态,警惕影子银行顺周期风险承担带来的金融不稳定性以及逆周期风险承担导致的货币政策失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