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6h】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综述(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临床试验附表

引 言

第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第三部分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件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99mTc-MIBI SPECT 静息显像及18F-FDG SPECT心肌代谢显像的检查结果分为梗死区心肌有存活组(n=57例)和无存活组(n=47例),对比两组患者病史及各项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相关因素。 在104例患者中选择前壁心肌梗死(>1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3例,非随机分为BMSC组(骨髓细胞注射+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14例和对照组(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29例。分别于入选前及随访6个月、12个月时行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生化及血浆NT-proBNP等检查,BMSC组移植前后检测血浆NT-proBNP、hs-CRP、D-Dimer、心肌酶、TNT、血常规及其他生化指标等,详细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的不良事件及临床终点事件。为评价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我们选取16例患者(BMSC组及对照组各8例),分别于PCI或细胞移植术前,术后2h、6h、24h、72h、1周时采静脉血进行血浆NO、vWF、PAI-1、PGI2的检测。 结果:与梗死区无存活心肌组相比,心肌存活组患者ECG表现ST段抬高的导联数较少(P=0.025),ST段抬高总和较低(P=0.028),在症状开始后6h内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者多(P=0.021),PCI 术前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TIMI 0~1级)的比例低(P=0.003),而有侧支循环者多(P=0.024)。 BMSC组取患者自体骨髓(182.31±15.93)ml;经冠状动脉注入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体积为(13.42±4.20)ml,数量为(1.48±0.52)×109,其中CD34+ 细胞占(1.28±0.17)%,为(18.57±9.14)×106。 临床随访发现, 6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两组均有显著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MSC组:391.10±79.80 pg/ml vs. 1736.00± 365.74 pg/ml,P=0.00001;对照组:461.40±165.20 pg/ml vs. 2089.00± 879.10 pg/ml,P=0.0192)。BMSC组术后6个月时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469.00±34.39m vs. 361.58±21.76 m,P=0.047),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MSC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在术后12月时较前明显好转(1.64 ± 0.27 vs. 2.71 ± 0.32, P=0.0008),且显著优于对照组(1.64 ± 0.27 vs.2.43 ±1.14,P=0.032)。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检测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LVEF虽均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UCG结果: BMSC组术前LVM、LVMI及LVW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6.70±11.34g vs. 163.80±7.14g,P=0.02)、(104.8±5.48g/m2 vs. 88.17±3.73 g/m2,P=0.0215)及(1.75±0.09 vs. 1.50±0.06,P=0.02),术后有下降趋势,至术后6个月、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E/A、LVEDD、LVESD、Sm、Em 及 E/Em两组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心肌核素结果:BMSC组术后12个月心肌血流灌注评分较前明显改善(29.0±4.50 vs. 46.67±3.44,P=0.001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9.0±4.50 vs.47.0±4.12,P=0.0157)。BMSC组术后12个月心肌核素缺损面积较前明显减少(29.44±4.73% vs. 38±3.86%,P=0.0009),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MSC组移植前后血浆中RBC、Hb、NT-proBNP、hs-CRP、D-Dimer、TNT及CK-MB水平,肝、肾及凝血功能无显著变化。 BMSC组血浆NO水平在术后24h(65.75±9.89umol/L vs. 38.49±4.24 umol/L,P=0.015)及72h ( 100±15.33 umol/L vs. 44.46±1.05 umol/L, P=0.03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术后2h时BMSC组血浆PAI-1水平较前明显下降(41.11±6.92ng/ml vs. 56.88±7.39ng/ml,P=0.022);对照组亦于术后2h明显下降(24.97±6.06ng/ml vs. 49.51±5.42ng/ml,P=0.018),至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40.69±7.84ng/ml vs. 49.51±5.42ng/ml, P>0.05)。两组血浆vWF、PGI2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数及ST段抬高总数值、症状距IRA开通时间、PCI前TIMI血流分级及侧枝循环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临床因素。 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并可能改善左室重构,对心脏舒张功能无影响。此外,还可提高血浆NO水平,而对血浆vWF及PGI2水平无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