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的影响:社会比较和媒体知识干预的作用
【6h】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的影响:社会比较和媒体知识干预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Fredrickson和Roberts(1997)提出客体化理论,并指出女性在性客体化环境下,容易内化出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自己。自我客体化源自客体化理论,它指女性内化第三者的视角,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客体进行审视、评价的心理过程。在客体化的环境中,女性常习惯性地监控自己的身体,因而更加重视自身的外在特征,而忽视能力、智力、气质等内在品质。回顾以往文献发现,很少有研究直接探索自我客体化与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之间关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女性自我客体化与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的关系,不仅可以验证自我客体化理论的跨文化适应性,还可以揭示当代女性对自身品质重要性认知的特点,进而帮助女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女性的性别焦虑。  本研究共有三个研究。研究一,以850名女性为被试,利用《身体监控量表》和《生活领域重要性问卷》探讨自我客体化和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的关系,验证客体化理论。结果显示,自我客体化与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在品质重要性评价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客体化正向预测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负向预测内在品质重要性评价,该结果与客体化理论一致。  研究二,以142名女性为被试,采用2(自我客体化:高、低)×2(社会比较:比较组、控制组)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索自我客体化和社会比较对内、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自我客体化组的外在品质重要性评分显著高于低自我客体化组,内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低于低自我客体化组;比较组的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控制组;两者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高自我客体化条件下,比较组的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低自我客体化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研究三,以129名高自我客体化水平的女性为被试,采用2(社会比较:比较组、控制组)×2(媒体知识干预:干预信息组、中性信息组)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索社会比较和媒体知识干预对高自我客体化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比较组的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控制组;干预信息组的外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低于中性信息组,内在品质重要性评价显著高于中性信息组。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客体化会使女性更看重外表,忽视内在品质。(2)社会比较会使女性更看重自己的外表,这一点对高自我客体化女性的影响更大。(3)媒体知识干预会使女性更看重内在品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