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抑郁个体自愿性表象对模糊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及其干预
【6h】

抑郁个体自愿性表象对模糊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及其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抑郁的研究综述

1.2 抑郁个体心理表象的研究综述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创新

3 研究一:验证联想学习对知觉和自愿性心理表象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被试

3.4 实验设计

3.5 实验程序

3.6 实验结果

3.7 讨论

4 研究二:探究抑郁个体自愿性心理表象对模糊面孔识别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被试

4.4 实验设计

4.5 实验程序

4.6 实验结果

4.7 讨论

5 研究三:采用表象训练对抑郁个体的模糊面孔识别进行干预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被试

5.4 实验设计

5.5 实验程序

5.6 实验结果

5.7 讨论

6 总讨论

7 结论

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抑郁症是以一系列功能不良的心理表象为特征,已有研究主要是通过呈现一系列情景图片来评估抑郁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心理表象,对面部表象的研究鲜少。面部情绪的识别在个体人际交往过程中十分重要,现实生活中处理的面部表情往往比实验室中使用的原型更加模糊和动态。与此同时,关于心理表象的研究多停留在有意表象的研究阶段,对自愿性表象的研究甚少。青春期是抑郁发生的高峰期,其认知更加灵活,在此期间实施的干预措施会对个体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考察自愿性表象对模糊面孔的影响并进行干预,不仅仅有利于了解自愿性表象,还能为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提供信息,推进治疗进展。  目的:  探究抑郁个体自愿性表象对模糊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及其干预。  方法:  研究一使用情绪启动法,将60名大学生随机分配知觉或表象两个不同任务,以积极和消极的清晰面孔为目标,验证联想学习对心理表象和知觉的影响。  研究二使用联想学习法,以模糊情绪面孔为目标,来考察40名抑郁个体自愿性表象对模糊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  研究三将点探测实验和表象干预范式进行结合,通过对40名抑郁个体自愿性表象的模糊面孔识别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表象干预,探究抑郁个体模糊面孔识别正确率的变化及抑郁水平变化。  结果:  (1)实验一结果发现,知觉任务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表象任务的反应时,而不管是在积极面孔的反应时还是消极面孔反应时上,情绪启动不一致时的反应时均长于一致时的反应时。  (2)实验二结果发现,抑郁被试在识别模糊面孔时的反应时要长于正常组被试。在消极模糊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上,抑郁被试显著高于正常组被试。在积极模糊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上,抑郁被试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在中性模糊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上,抑郁被试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  (3)实验三结果发现,通过积极表象训练的抑郁个体,抑郁水平有所减低。同时在积极表象训练下的抑郁个体,积极模糊面孔的正确率有所提高,消极模糊面孔的正确率有所降低,同时中性模糊面孔识别为消极面孔的概率也有所降低。  结论:  (1)联想学习对知觉和心理表象有相同的影响,心理表象能够像知觉一样进行联想学习。  (2)抑郁被试的自愿性表象对模糊面孔识别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抑郁被试在识别模糊面孔时的反应时要长于正常被试。在正确率识别上,抑郁被试倾向于将模糊面孔识别为消极面孔。  (3)抑郁个体通过积极表象训练,抑郁水平有所减低。同时,抑郁个体对模糊面孔识别有一定变化,表现为积极模糊面孔的正确率有所提高,消极模糊面孔的正确率有所降低,同时中性模糊面孔识别为消极面孔的概率也有所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