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核主导、多元联动”:B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6h】

“一核主导、多元联动”:B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依据

1.选题缘起

2.研究的理论价值

3.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

2.国内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

3.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治理

2.城市基层治理

3.基层社会治理

(二)相关理论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

2.公共治理理论

二、 “一核主导、多元联动”B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一)面临背景

1.B街道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2.B街道构建“一核主导、多元联动”的现实意义

(二)基本内涵

1.“一核主导、多元联动”构成要素

2.“一核”与“多元”的内在联系

3.“一核主导、多元联动”主要特征

4.“一核主导、多元联动”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主要做法

1.以“红色引擎”为联结纽带,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2.以“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粗壮基层社会治理“主干”

3.以“精准对接”为联动动力,繁茂基层社会治理“枝叶”

(四)突出成效

1.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奔跑”有速度

2.基层社会治理“百花齐放”显温度

3.地方基层党建“握指成拳”有力度

三、B街道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一核”主导作用有待增强,面对问题有心无力

2.“多元”主体联动形式单一,联动主体联而不动

3.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有限,治理方式创新不足

(二)原因探析

1.职责边际界定不清

2.资源依赖效应影响

3.党组织牵引力不强

4.创新制度供给不足

四、国内部分地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及启示

(一)政策梳理

1.中央及地方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文件和政策梳理

(二)典型做法

1.北京市“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2.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3.重庆市合川区:“五治融合”机制

(三)经验启示

1.明确领导核心,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引领作用

2.扩大参与主体,集聚社会治理的各方资源

3.引导居民参与,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4.完善各项机制,促进区域内资源合理分配

五、推进B街道“一核主导、多元联动”的对策建议

(一)巧做“加减法”,增强街道党组织“轴心”作用

1.明确街道层级权责,为基层松绑

2.坚持眼光向下,为基层赋权赋能

(二)打好“服务牌”,提升社区专业化服务能力

1.以健全社区准入清单为抓手,推进基层减负增效

2.以改变原有“台账检查”为着力点,优化基层考核评比

3.以推动接访与下访结合为载体,实现基层去“机关化”

4.以健全完善各项机制为路径,健全基层工作者职业化体系

(三)按下“创新键”,推动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1.推行联动单位责任机制,增强内生式合作机理

2.引入新兴领域党建力量,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水平

3.推广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4.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财力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已经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关系向陌生人社会关系转变。街道社区取代以前的单位,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场域。如何在以陌生人联结架构下的街道社区里,开展有效地治理、提高公共服务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观察和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战略思想和“城市基层党建”的新理念,要求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和实践探索,着眼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各地治理实践,选取了老旧小区多、社会流动性快、人员构成复杂、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重庆市渝北区B街道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街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基层街道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通过分析该街道开展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本文提出了“一核主导、多元联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这一概念。“一核”是B街道党工委,“多元”则为体系内的联动主体;分析了“一核主导、多元联动”这一概念的构成要素、内在联系、主要特征;明确了城市基层党建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即通过街道党工委统筹辖区内其他党建资源,并依靠党组织的基层公共权力核心优势,集聚更多的资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引导各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积极的、正向推动力。在此逻辑关系上,本文从B街道实践做法出发,将B街道基层社会治理比喻为一颗“大树”,总结归纳出B街道以“红色引擎”为联结纽带,筑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以“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粗壮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干”;以“精准对接”为联动动力,繁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枝叶”的三点主要做法。在实践中,B街道取得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三个方面的成效,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奔跑”有速度,基层社会治理“百花齐放”显温度,地方基层党建“握指成拳”有力度。然而,B街道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街道、社区在有些问题上“顶不住”,在一些工作上“管不了”,在开展互动时“喊不动”;落实到社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社区机关化现象突出、社区干部流失严重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加强街道党组织“轴心”作用、提升社区服务群众能力、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加快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著录项

  • 作者

    杨荟琳;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振超;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社会治理,凝聚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