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间感知与行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
【6h】

基于空间感知与行为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1.5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类型及特征

2.2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表现及心理需求

2.3深圳市典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及使用者现状

2.4折中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指标与感知及行为指标的构建

3.1影响感知及行为的图书馆空间指标分析与设置

3.2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空间指标参数分析与设置

3.3图书馆使用者感知及行为评价指标分析与设置

3.4评价问卷设计

3.5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虚拟现实模拟实验

4.1实验设计

4.2实验准备

4.3实验进行

第5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对感知及行为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5.1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感知及行为的影响

5.2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优化策略

5.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使用情况探索性研究问卷

附录2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使用者感知及行为评价问卷

附录3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预实验场景图

附录4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正式实验场景图

附录5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阅览区的实验数据汇总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忽视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分析。面对该现象,本文试图基于环境心理学领域的折中模型理论,疏理出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使用者感知及行为的影响问题,从而构建一个探索空间环境、使用者感知、使用者行为间关系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对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的深入研究中。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案例调研与对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总结出相关的空间指标(包括空间高度、空间色彩等)、感知指标(包括“狭窄-宽敞”感知、“封闭-开放”感知等)及行为指标(包括阅览式学习行为、社交式学习行为等),形成由4项空间指标、5项空间感知指标和4项行为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实验室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入口区、情报服务中心、阅览区、公共活动区模型并系统地改变空间指标;随后,邀请30名被试者体验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空间虚拟环境,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感知及行为评价,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影响程度排序等操作;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出的结果判断不同空间指标对使用者的不同单一空间感知、总体感知满意度和不同行为的影响,解答由折中理论模型疏理出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对使用者感知及行为的影响问题,并对需要改善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室内入口区、情报服务中心、阅览区提出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同时涉及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到的研究成果在证实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空间领域的优势的同时,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中人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