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研究——以制度理性与传统文化的适应性为视角
【6h】

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研究——以制度理性与传统文化的适应性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

1.2.2国外研究

1.3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创新点

1.4.2不足

2.1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偏差制约举报行为

2.1.1君子文化与小人告密行为

2.1.1“忠”文化与背叛行为

2.1.3亲亲相隐与“六亲不认”行为

2.2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基础

2.2.1举报与“小人告密”的差别

2.2.2举报符合理性忠诚

2.2.3举报与亲亲相隐关系甚微

3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法律制度的利益衡量

3.1防止举报制度沦为告密

3.2界分员工忠诚的合理限度

3.2.1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忠诚的特殊要求

3.2.2员工忠诚的一般标准

3.3调和举报与亲亲相隐

3.3.1举报是一种自主选择权

3.3.2身份保密减少舆论谴责

4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法律制度的构思

4.1正当举报行为的界定建议

4.1.1主体范围

4.1.2主观标准

4.1.3内容要件

4.1.4程序问题

4.2内外部具体举报措施建议

4.2.1内部举报的设置选择

4.2.2外部举报的完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举报制度是预防企业舞弊行为、降低政府监管成本的重要措施。我国建立“吹哨人”制度期近,外部移植的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面临法律本地化问题。受传统文化影响,社会公众存在一定的世俗偏见和误解,导致举报制度遭遇诸多文化冲突和伦理障碍。人们认为举报是“小人行为”,违背君子文化与君子人格;举报是背叛行为,违背“忠”文化与法律义务;举报是“六亲不认”行为,违背亲亲相隐。这些认识偏差制约了举报行为。  为避免举报制度引进后“水土不服”,真正使其发挥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视角入手,通过破解伦理障碍、建立正当性来考察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的价值,发现举报制度的法律内涵与当代文化并非“格格不入”,而是相得益彰。同时分析并调和举报的伦理困境,为举报人提供方式方案。立法者在引入举报制度的同时,应当考察传统文化影响因素,重视举报人面临的风险和产生的冲突,防止举报沦为传统意义上的告密,寻求法律上忠诚义务的合理限度,调和举报与亲亲相隐的关系,并试图构思举报人保护制度,加强对举报制度的认可和法律遵循,避免举报制度流于形式。只有以科学的方法构建举报制度,才能助推我国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本研究结合我国法律和社会文化观念,探讨举报制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进而提出伦理观点,符合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研究导向,为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人举报法律制度提供社会文化方面的支持。引入利益衡量的方法,为我国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人举报制度奠定了科学的价值基础。试图构思企业内部人举报法律制度一般原则,为具体保护制度的设立提供相关指引。本研究凸显了举报制度在企业和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一方面拓展了举报制度的理论外延,另一方面为建立举报制度提供了正当性视角,为政府和企业建立该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