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
【6h】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高层建筑基础隔震倾覆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与连接单元的计算模型

2.1 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2.1.1 地震动输入的运动方程

2.1.2 时程分析概述

2.2 隔震支座计算模型

2.2.1 隔震支座分类

2.2.2 铅芯橡胶支座的拉压刚度不一致的考虑及计算模型的构建

2.3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计算模型

2.3.1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种类

2.3.2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内部构造

2.3.3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参数计算

2.3.4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计算模型的建立

3.1 抗震结构模型的建立

3.1.1 工程概况

3.1.2 地震波的选取

3.1.3 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分析

3.2 隔震建筑分析模型的建立

3.2.1 采用考虑拉压刚度不一致的铅芯橡胶支座简单模型

3.2.2 隔震建筑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

3.2.3 荷载工况的定义

3.2.4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应力与变形的安全性验证

3.3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安全性验算

4.1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验算

4.1.1 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安全性验算

4.1.2 罕遇地震下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安全性验算

4.2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安全性验证

4.2.1 极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安全性验算

4.2.2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提离抗倾覆装置安全性验证

4.3 防提离抗倾覆装置发挥作用的过程

4.4 本章小结

5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分析

5.1 地震作用下防提离效果分析

5.1.1 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应力与竖向变形的对比

5.1.2 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轨迹

5.1.3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边角柱的柱底轴力、剪力的对比分析

5.1.4 地震作用下隔震层近端、远端两侧的隔震支座翻转角对比分析

5.2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提离效果

5.2.1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应力与竖向变形的对比

5.2.2 极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水平水平变形轨迹

5.2.3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柱底轴力与柱底轴力变化

5.2.4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近端、远端两侧支座翻转角对比分析

5.3 隔震层顶部与顶楼顶部侧移时程曲线对比

5.3.1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顶部与顶楼顶部之间的侧移时程曲线对比

5.3.2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顶部与顶楼顶部侧移时程曲线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的减震效果分析

6.1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建筑的水平向减震系数

6.1.1 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振型和自振周期

6.1.2 设有防提离抗倾覆装置的超高层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

6.2 减震效果分析

6.2.1 楼层位移

6.2.2 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

6.2.3 层间位移角

6.3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

6.3.1 楼层位移

6.3.2 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

6.3.3 层间位移角

6.3.4 层间剪力

6.4 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点

6.4.1 长周期地震动

6.4.2 远源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孙玲飞;

  •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学科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俊发;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U8TU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