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现代转向研究
【6h】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现代转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述评

1.4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基础概念阐述和理论渊源

1.5.1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现代转向

1.5.2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理论渊源

第2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必然性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可能性

2.1.1 社会的现代转型促进社会空间的重构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推动空间转向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必要性

2.2.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空间转向

2.2.2 社会现代性风险挑战需要空间转向

2.2.3 传统公共空间局限性要求空间转向

第3章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代转向表征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

3.1.1 恢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破”与“立”

3.1.2 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新”与“虚”

3.1.3 稳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稳”与“优”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表征

3.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变量

3.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表现

第4章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生成机理

4.1 动力触发:社会空间要素与公共空间要素转化

4.1.1 社会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具有一致性

4.1.2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向公共空间要素转化

4.2 内部优化:空间要素组合与结构变化相伴而行

4.2.1 公共空间的要素类型影响空间结构组合

4.2.2 空间要素的动态组合推动空间结构优化

4.3 外部适应:空间系统发展与外部要求相互适应

4.3.1 空间的系统发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4.3.2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4.4 价值转化:公共空间优化发展推动其价值转化

4.4.1 公共空间内部自组织效果彰显空间价值

4.4.2 公共空间外部适应效果影响其价值发挥

第5章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趋势

5.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要素的转向趋势

5.1.1 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5.1.2 由稳定化向流动化发展

5.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形态的转向趋势

5.2.1 由现实为主向虚实结合转向

5.2.2 由同质空间向异质空间转向

5.2.3 由非日常空间向日常空间转向

5.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结构的转向趋势

5.3.1 由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向

5.3.2 由刚性结构向柔性结构转向

5.3.3 由圈层结构向网络结构转向

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价值功能的转向趋势

5.4.1 由重视教育目的价值向工具化倾向发展

5.4.2 由政治教化为主向全方位功能发挥转变

第6章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当代启示

6.1 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现代转向的基本原则

6.1.1 将党的领导作为方向性原则

6.1.2 将实事求是作为基础性原则

6.1.3 将与时俱进作为发展性原则

6.2 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性把握

6.2.1 全方位分析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属性

6.2.2 多角度协同增强主体对系统的认知

6.2.3 多方式优化系统的要素形态及结构

6.3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构主体的创新能力

6.3.1 提升设计者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6.3.2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6.3.3 营造崇尚文化创新的整体社会氛围

6.4 要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双重价值的认识

6.4.1 强化思想交流场所的工具性价值

6.4.2 呼唤意识规训的目的性价值回归

6.4.3 加强工具性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郭茹霞;

  •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樊荣;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