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研究——以即墨蓝谷核心区为例
【6h】

滨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研究——以即墨蓝谷核心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1.2.2研究的意义

1.3.1重点研究内容

1.3.2研究技术路线

1.4本章小结

2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准则

2.1.2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被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

2.1.3国内生态城市理论实践

2.2国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发展

2.3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经验借鉴

2.3.1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源节约案例经验借鉴

2.3.2唐山曹妃甸生态城能源节约案例经验借鉴

2.4.3厦门海洋生态示范区评估和思考

2.3.4新加坡生态城市案例经验借鉴

2.3.5滨海城市伯克利——慢行交通与生态城市

2.3.6库里蒂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

2.3.7澳大利亚怀阿拉——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2.3.8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总结

2.4本章小结

3即墨蓝谷核心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3.1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相关理论综述

3.1.1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概念及特点

3.1.2指标构建原则

3.1.3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3.2即墨蓝谷核心区现状和总体规划概况

3.2.1即墨蓝谷核心区现状解读和评估

3.2.2即墨蓝谷核心区总体规划概况与评估

3.3即墨蓝谷核心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3.1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结构

3.3.2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和分析思路

3.3.3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3.4即墨蓝谷核心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取值

3.4.1取值原则

展开▼

摘要

城市是人类、环境、资源、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人类进行各种探索活动的提前,对加速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但是,过度单一地追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略城市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产物,处于生态圈中的本质,很快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多种问题,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威胁。在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按照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内部要求建立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规范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对生态城市的发展进行定量评估指引,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具有科学、合理与实用性。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理念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会议既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也指明了行动路线,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低碳循环的发展体系、增加国土绿化面积等措施,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发展路径。明确了只有补齐生态文明短板,才能实现完成构建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论文研究范围为青岛即墨区温泉和鳌山卫两个街道,以下简称“即墨核蓝谷心区”。结合滨海的突出生态特点,以最新的总体规划为基础,通过对新加坡等国内外成功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汲取成功经验,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发挥地区生态特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探索适合滨海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本论文根据生态学、低碳生活理论、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比如多指标指数综合、文献阅读与总结、一般逻辑思维和频度统计法等,结合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深入的理论完善,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总体目标层、分要素层和指标层取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的是对小规模的滨海城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建议、引导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和实际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