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惠金融实践下我国互联网银行效率研究
【6h】

普惠金融实践下我国互联网银行效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中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银行的含义及特征

2.1.1 互联网银行的含义

2.1.2 互联网银行的特征

2.2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历程

2.2.1 国外互联网银行发展历程

2.2.2 国内互联网银行发展历程

2.3 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普惠金融理论

2.3.2 长尾理论

2.3.3 银行再造理论

2.4 银行效率概述

第3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经营现状分析

3.1 我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

3.1.1 业务模式

3.1.2 产品类型

3.1.3 风险控制

3.1.4 技术优势

3.2 我国互联网银行普惠性分析

3.2.1 贷款支持力度分析

3.2.2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分析

3.2.3 贷款质量水平分析

3.2.4 贷款综合成本分析

3.3 我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成效分析

3.3.1 规模总量分析

3.3.2 盈利性分析

3.3.3 风险性分析

3.3.4 流动性分析

第4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4.1 模型选取及介绍

4.1.1 不变规模报酬-CCR模型

4.1.2 可变规模报酬-BCC模型

4.1.3 DEA模型评价银行效率的适用性

4.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4.2.1 指标选取和设置

4.2.2 样本数据选择

4.3 互联网银行效率比较结果分析

4.3.1 普惠型贷款效率分析

4.3.2 整体经营效率分析

4.3.3 筹资及中间业务效率分析

4.3.4 资金运营效率分析

4.3.5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经营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5.1 互联网银行的优势

5.2 互联网银行经营存在的问题

5.2.1 筹资效率偏低

5.2.2 竞争优势趋于下降

5.2.3 贷款服务定价偏高

5.2.4 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5.3 原因分析

5.3.1 开立存款账户类型受限

5.3.2 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

5.3.3 监管缺位及信息披露不完善

5.3.4 风控体系防范信用风险可靠性有待考量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6.2 注重产品及服务创新

6.3 完善法律供给及监管标准

6.4 健全风控系统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孙嘉禾;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
  • 学科 金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皓;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