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6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2016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2016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6-09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2016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结合过去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关于中外金融教育的体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内的金融学教学与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具体体现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大大拓宽,国际知识丰富;教材更新,包括国内原创、翻译和影印教材非常丰富;课程结构已经得到改善;教学投入大大增加;学生质量大幅提高;金融教学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好的发展.由于我国跟中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不太注重原因以及逻辑关系。基于这一点,大学金融教育应当矫正学生在逻辑思维中已经形成的一些不足。教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交流,以及教材的编写,纠正学生在逻辑上的不足,使得学生所学金融知识更加严谨、更加科学、对社会发挥应用指导作用,避免社会对金融业的看法发生大起大落的波动。最后,应当适当地增加经济和金融历史和学说的知识传授。
  • 摘要:主要指出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教育的影响.众所周知,2016年3月的人机大战,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人工智能的热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它只会下棋,不会做别的.目前,人类已经基本掌握了弱人工智能的应用.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现在还做不到.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目前仍停留在科幻层面.但是有预测认为,到2040年会出现强人工智能,2060年会出现超人工智能.新的科技毁掉一些工作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那些掌握了金融的最新技术和方法的人,总是会站在时代的浪尖上。这也给金融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在部分发达国家,智能金融发展对金融教育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专业已经开设了《FinTech(金融科技)》课程,注重学生参与度和能力培养。另外,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也新设MBA FinTech方向。FinTech是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影响金融业的新兴学科。FinTech课程解决一系列的主题,包括交易策略、交易安全、交易清算和结算、数据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数据分析、监管和数字货币对金融业的影响、移动支付和企业融资等。中国金融教育需要转变观念,开设前沿技术课程,培养领先的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人才,满足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 摘要:中国已经步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面对国家开放新兴战略,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主动融入开放环境,通过在国际化的体验交流和国际化校园氛围的熏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为例,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阐述,并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为例,系统梳理金融学院在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尝试,对进一步优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展望.
  • 摘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法颇具特色,具有很多值得中国高等院校双语乃至全英语授课借鉴的有益经验.通过对比阿尔伯塔大学与中国高等院校在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的异同,围绕"What to teach?"、"How to teach?"以及"How to improve?"三个问题,对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国际金融管理》的全英语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并基于此探讨了提升课程全英语教学效果的多元途径,指出了影响全英语教学效果的值得重点关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进一步开展全英语教学应思考的问题与方向.上文以《国际金融管理》课程为例,通过总结阿尔伯塔大学全英语教学在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特色,并将中国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实践与之对比,不难看出目前中加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引发出对金融学专业开展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绵延性思考:现行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哪些课程可以尝试进一步采用全英语教学,选择课程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金融专业课程的异质性,构建出"因课制宜"的全英语教学法?如何将全英语教学法研究与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对金融入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探索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新形势下的全英语教法改革之路?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探索。
  •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不同国家的教育普遍性日益增加,教育的国际化表现为一个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跨国合作的动态过程.我国的教育国际化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向前推进,金融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金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息息相关.本文在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教师情况、学生情况、科研工作和交流合作五个方面入手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做了初步评价,总结了金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成效和现实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指出教育国际化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国际化,是在实现"物""财"和信息国际化的同时,着重实现"人"的国际化.
  •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引发了全球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金融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金融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充满了挑战.本文首先解释了金融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金融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高等院校金融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最后重点构建了高等院校金融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对于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将新鲜元素引入日常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重点内容.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高校金融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学金融学院积极整合高校与业界的优质资源,全新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研究生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此类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作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由于是金融学院开设的课程,其课程侧重点往往偏向于金融角度,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综合性领域,仅具备金融业务知识是不够的,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补充有关于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学校的师资能力有限,可以更多地发挥校外导师的便利条件,带领学生们到企业中去参观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等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实际运作情况,能够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理解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架构与运作模式。
  • 摘要:自2001年北京大学实施"元培计划"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始推行大类招生模式.江西财经大学自2014年起,开始推行"学院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大量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对未来就业方向把握不准,导致在专业选择上随波逐流.本文通过对605份有效金融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现状问卷进行分析,为我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的专业分流提供相关信息,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来帮助他们解决专业选择的难题及对专业就业前景的探究.
  • 摘要:案例教学法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的案例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金融学专业案例教学现状及其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较高,但语言障碍成为课程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通过案例教学法,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难的知识点,本土化案例库以及网络教学对辅助课程学习的效果是有帮助的.
  •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发展不断深入,金融知识、能力和观念等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互联网2.0版本的区决链技术正成为程序化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重点讨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背景、金融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教育培训中的运用、银行业培训的区块链模式创新、中国的对策分析等内容,为学界和业界金融教育培训技术的发展探索新模式和寻找突破点.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疾速发展,区块链社会正在逐渐形成。为加速区块链教育培训技术体系,政府需明晰以下对策:包括在支持分布式账本开发方面,政府应制定清晰的区块链国家技术战,针对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多模式发展特征,政府应建立信息与价值的沟通政策安排,畅通协调和低门槛的教育政务的管理模式,为确保有弹性的系统风险管控模式,政府应将政务方面的教育职能监管工作与院校和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盟链关系,平衡更广泛的教育培训等利益关系,避免过严的创新限制,阻碍区块链教育培训技术的创新发展。
  • 摘要:我国金融学教育的转型历程新中国的金融学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50、6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财经类院校都曾开设过金融或银行专业,学生层次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班.受苏联经济学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货币流通和信用、财政学,以及一些银行实务类课程.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金融学教育总体上发展比较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金融教育的国际化是客观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退欧、特朗普当选虽然有可能使全球化暂时遭遇一定的挫折,但其长期趋势不会改变。更何况,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甚至引领全球化。面对难以阻挡的全球化进程,为企业和其他机构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教育部门势必也要国际化。事实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业的界定,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服务。因此,在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教育的开放与国际化是各国应该努力推进的。近年来,作为新时期金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的金融教育国际化已经启动,并且取得了不少成绩。大致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外开放和对外输出。
  • 摘要:面对"90后"甚至"00后"的新一代学生,在金融教学中,过于数学化和理论化的讲述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丝毫兴趣,甚至因为个别老师的讲述方式而喜欢或者厌恶某一门课程.面对这种现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堂视觉艺术冲击的效果,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注重理论与案例以及视觉艺术的结合,利用更为形象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 摘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型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义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以及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科生.为探析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课程教学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影响,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的国际化课程教学以及科研能力量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现行的国际化课程教学质量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在不同年级间的适应性存在差别.国际化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国际化改革越深化,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越高、花在本专业学习的课余时间越多、GPA越高以及SRT训练对科研能力的提升越显著.
  • 摘要:中国大学商学院,作为向国家乃至世界输送商业人才的平台,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其国际化趋势下,如何减少错误,实事求是,稳步拓展,继续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商学院国际化与全球化领导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发现商学院的定位、课程体系设计以及社团网络等方面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商学院虽表面国际化,但却无法深入培养出全球化领导人才的主要瓶颈.其次,通过借鉴美国商学院的做法,阐明商学院的宗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突破策略.针对上述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通过和美国大学商学院的对比分析,分别从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就业方面给出了以下可行性建议。
  • 摘要: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战略资源,金融教育也应该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近年来的金融业快速发展及其风险事件对金融学类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国内不同层次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点;发达国家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业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更紧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的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教育的普及,并纳入国家战略.为了应对金融人才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可以通过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构建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双语教学等方式逐步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措施尝试努力.
  • 摘要:中国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但是我国公民金融知识水平和信用文化状况等金融素质制约着金融业发展,因此普及金融教育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普及金融教育的经验:美国把金融教育列为国家战略,英国和日本注重消费者保护下的金融教育,欧盟和澳大利亚从提高国民素养角度强调金融教育.我国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普及金融教育,应努力做到:加强金融教育立法提高金融教育的地位,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教育体系;成立专门机构实施国民金融教育,落实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开展多层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拓展实际金融教育范围.发展普惠金融背景下的普及化金融教育需要覆盖各个群体,但由于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受众群体背景参差不齐、需求多样化,因此金融教育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除了针对金融从业者和监管者以及大学生、公司雇员等进行金融知识教育外,普惠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需要特别重视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等几个群体。中国发展普惠金融与普及金融教育,需要合力促进公众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立足于普惠金融建设评估和改进中国金融普及教育,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
  • 摘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等种种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迫切需要更加国际化,培养出精通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高端人才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能更加精准地理解国际市场的变动和更加及时的对国际市场波动给予反应.本文阐述了金融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实践方式以及经验累积;通过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教育,可以发现金融教育国际化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面临的挑战.希望本文能为以后金融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参考和推进.综上所述,金融行业未来将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激烈、极具挑战性的行业。我国的各大高校有责任为我国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拥有社会责任心、合作精神的高知识金融入才。为了适应金融的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我国金融教育的国际化刻不容缓。本文具体详细地叙述了其他国家金融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和国情提出了具体的金融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方式。希望在未来的金融教育中,我国高校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金融入才。
  • 摘要: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基于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OL)的课程改革路径,依据专业学习目标自上而下"目标式"设计,集中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其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可测、教学绩效显现.其过程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摘要: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门注重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和课程实习等方法被大量应用于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突出,而北美应用广泛的Group Study却少有采用,在资产评估本科教学中尝试采用Group Study,发现小组人数、学习风格、知识背景等团队构成方式对于团队的学习效果产生显著影响,Group Study有助于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讨论有效结合,发挥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为资产评估专业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的推进,对金融领域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大学本科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也就成为时代所需,并且越来越重要.本文在笔者多年金融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做调查和访谈,思考、分析了双语教学中不同环节所包含的一些问题,以《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为代表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在双语教学的定位、实施等方面的具体选择,并重点介绍了笔者编著的《国际金融》双语教材,最后针对高等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