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的波动及成因研究(1889-1907)
【6h】

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的波动及成因研究(1889-1907)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分析清代米价的波动特征

(二)研究清代米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三)通过米价研究市场整合程度

(四)探究米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五)关于清代湖北米价的研究成果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清代湖北稻米生产概况

第一节 湖北稻米生产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特征

三、河流湖泊

第二节 清代湖北行政区和稻米产区

一、清代湖北行政区

二、清代湖北稻米产区

第二章 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情况的分析

第一节 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数据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预处理

三、数据可靠性分析

第二节 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的波动情况与波动特征

一、清中后期湖北米价的总体波动情况

二、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情况分析

三、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特征总结

第三章 张之洞督鄂时期供求因素对湖北米价波动的影响

第一节 湖北稻米需求的增加

一、湖北人口数量的增长

二、外省稻米需求的变化

第二节 湖北稻米供给的减少

一、湖北耕地面积和稻米产量的下降

二、湖北自然灾害的频发

三、外省稻米供给的紧张

第三节 湖北稻米供求变动对米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张之洞督鄂时期币值变动对湖北米价波动的影响

第一节 湖北的银钱比价与通货膨胀

一、“银贱钱贵”现象的出现

二、通货膨胀的愈演愈烈

第二节 币值变动对湖北米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张之洞督鄂时期市场联系差异对湖北米价波动的影响

第一节 湖北稻米市场联系的差异和市场投机行为

一、稻米市场联系的差异

二、稻米市场中的投机行为

第二节 市场联系差异对湖北米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结论

一、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情况概述

二、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中国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包括米价在内的粮价往往最能反映物价的波动,同时也是民生的重要体现。湖北自古是产米大省,同时也是食米大省,米价是否保持合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湖北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张之洞督鄂时期是湖北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张之洞在农业、工业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湖北的现代化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一时期,湖北的米价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特点,这使湖北普通百姓生活困苦,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湖北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状况、特征和原因的分析,从一个侧面了解该时期湖北的社会经济状况,丰富湖北近代史的研究内容,同时为湖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一些粮食改革方面的启示。  全文主要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湖北稻米生产的自然地理环境、稻米产区与稻米流通等角度对清代湖北稻米生产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情况与特征的分析。在对米价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了传统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将米价序列进行分解,并对各府的米价变动做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湖北米价波动具有季节变化明显、存在短周期、总体波动上升、受异常因素影响强烈和区域差异明显五个特征。第三部分从供求矛盾、币值差异和市场联系差异三方面分析了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米价波动的原因。这一时期湖北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政府与商贩对湖北稻米的采买使得湖北的稻米需求极大,而水田面积的减少,稻米产量的下降,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以湖南为主的外省稻米输入的减少使得湖北稻米的供给不足,供求关系间的巨大矛盾促使了湖北米价的上升。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银贱钱贵”的现象,白银购买力下降,加之货币市场的混乱致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促使了湖北以银计量的米价上涨。此外,这一时期湖北各区域市场联系程度和发达程度的不同以及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均影响到湖北米价。最后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现在,在当前湖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粮食的供求矛盾,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