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2P网络借贷中声誉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研究——基于人人贷平台重复借款人数据
【6h】

P2P网络借贷中声誉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研究——基于人人贷平台重复借款人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政策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框架

1.4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P2P网络借贷文献综述

2.1.1 借款人信息对借贷结果的影响

2.1.2 借款人个人特征与P2P信贷歧视

2.1.3 网络借贷中的地域歧视现象

2.2 声誉理论文献综述

2.2.1 声誉理论的建立和声誉的价值

2.2.2 借贷市场上的声誉效应研究

2.2.3 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声誉信息的作用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

3.1 P2P网络借贷中声誉的形成条件

3.2 网络借贷中的重复博弈形成声誉提高借款成功率

3.3 网络借贷中“软信息”的使用和声誉对地域歧视的缓解

4. 研究设计

4.1 实证思路

4.2 数据说明

4.3 变量定义

4.4 实证模型

5. 实证结果

5.1 描述性检验与变量相关性检验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2 借款人信用等级、教育水平分组的描述性统计

5.1.3 各省借款订单状况描述性统计

5.1.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5.2声誉机制提高借款可得性的实证检验

5.3 声誉机制缓解地域歧视的实证检验

5.4 声誉机制提高借款可得性的分组回归检验

5.5 声誉机制缓解地域歧视的分组回归检验

5.6 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变量相关性检验

附表2:重复借款人首次借款订单回归完整结果

附表3:重复借款人第二次借款订单回归完整结果

附表4:信用等级分组回归完整结果,首次借款、低信用等级

附表5:信用等级分组回归完整结果,首次借款、高信用等级

附表6:信用等级分组回归完整结果,再次借款样本、低信用等级

附表7:信用等级分组回归完整结果,再次借款样本、低信用等级

附表8: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首次借款样本,低教育水平

附表9: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首次借款样本,中教育水平

附表10: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首次借款样本,高教育水平

附表11: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再次借款样本,低教育水平

附表12: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再次借款样本,中教育水平

附表13:教育水平分组回归完整结果,再次借款样本,高教育水平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典博弈理论认为,重复博弈产生的声誉信息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是治理和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安排。金融市场是一个典型的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尤其在非正规的个人借贷市场上,声誉的作用十分关键。然而,这一议题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一直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撑。  P2P网络借贷的兴起为我们考察声誉信息在非正规信贷领域的信号价值和发挥作用途径提供了契机。信息传递的本质是减少不确定性。根据信息能减轻不确定性的程度可将信息区分为“硬信息”和“软信息”。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出借人能否有效根据借款人披露的各类信息来判断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至关重要。众多学者的研究证明了P2P网络平台上各类信息都对借贷结果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P2P领域中“硬”信息的极度匮乏,会造成对“软”信息的过度依赖,由此产生一些非理性的信贷歧视,如地域歧视,导致信贷市场的效率损失。除了借款人在申请订单时披露的有关自身和订单状态的静态信息,随着借款人在P2P平台上重复借款,其历史借款行为等信息也将被观测到,形成动态的声誉信息。  本文利用中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之一的“人人贷”平台上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间68778名重复借款人的订单数据,对声誉信息缓解信贷领域信息不对称的作用进行验证,并特别关注声誉信息价值的直接表现——能否增加借款人的借款可得性,以及间接表现——能否缓解非理性的信贷歧视。实证结果发现:(1)对重复借款人而言,借款人的声誉与借款成功率正相关,声誉显著提高了借款可得性。(2)当借款人初次在P2P平台上借款时,在声誉的还未形成的条件下,因为“软”信息作用特点而容易表现出显著和普遍的地域歧视;而当借款人再次在P2P平台上借款时,在有声誉的环境中,地域歧视不再显著。(3)信用等级和教育水平分组表明,对信用等级低、教育水平低的借款人,声誉对借款结果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在出借人面临的交易不确定性程度更大时声誉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边际能力更强,声誉信息有效补充了低信用等级和低教育水平借款人的信用不足。这些实证发现表明,声誉在P2P领域相当于发挥了一种“硬”信息的作用,其作用不仅能直接表现在显著提高借款人的借款可得性,而且可以覆盖“地域身份”等“软”信息的作用,同时消除因为“软”信息而造成的地域歧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