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传播中的空间生产研究
【6h】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传播中的空间生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三月三,拜轩辕”的历史传统和时代价值

1.1.2文化认同危机

1.1.3中国传播学研究四十年之对媒介观的反思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学术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文献综述

1.4.1黄帝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研究

1.4.2视觉修辞研究

1.4.3文化记忆研究

1.4.4认同研究

1.4.5仪式传播研究

1.4.6空间生产研究

1.5主要概念界定

1.5.1仪式

1.5.2仪式传播

1.5.3空间生产

1.5.4视觉修辞

1.5.5文化记忆

1.5.6认同

1.6研究内容与框架

1.6.2重点解决的问题

1.6.3研究框架

1.7研究方法

1.7.1民族志

1.7.2深度访谈法

1.8独创及新颖之处

2.时间长河中的黄帝文化与拜祖大典

2.1何许人也——黄帝形象再现

2.1.1黄帝与五帝之首

2.1.2黄帝主要军政事迹

2.1.3黄帝所居

2.2由人及文——黄帝文化的主要内容

2.2.1精神文明

2.2.2物质文明

2.2.3黄帝与姓氏文化

2.3三月三,拜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发展历程

3.静态空间文本的空间表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虚实空间的景观再造

3.1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实空间的景观再造

3.1.1整体空间布局: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的风水术原型象征集合

3.1.2景区内空间视觉符码象征集合

3.2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虚拟空间的景观再造

3.2.1黄帝故里景区官方网站视觉设计

3.2.2黄帝故里景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视觉设计

3.3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虚实空间景观再造的异同

3.3.1人性化更明显

3.3.2交互性更强

3.3.3流动性更强

4.动态空间文本的空间表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虚实空间的仪式传播

4.1现实空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仪式传播

4.1.1迎亲仪式:通过仪式的分离阶段

4.1.2拜祖仪式:通过仪式的阈限阶段

4.2虚拟空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仪式传播

4.2.1黄帝故里景区官方网站的拜祖仪式

4.2.2黄帝故里景区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拜祖仪式

4.3虚实空间中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传播的异同

4.3.1记忆权力的平等化趋势

4.3.2记忆仪式的去圣化趋势

4.3.3记忆仪式的去仪式化和再仪式化趋势

4.3.4仪式记忆书写的共享性和隐私性的悖论

4.3.5仪式记忆的泛滥和被遗忘趋势

5.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社会关系生产:认同与抵制

5.1基于民族文化身份的社会关系生产:文化认同

5.1.1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认同

5.1.2黄帝精神和功绩的文化价值认同

5.2基于根亲文化的社会关系生产:氏缘认同

5.2.1氏缘认同半径的缩小

5.2.2氏缘认同半径的扩张

5.2.3代际间氏缘认同差距的扩大

5.3基于“局内局外人”的社会关系生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5.4基于空间地缘的社会关系生产:地域认同

5.4.1基于省籍意识的地域认同

5.4.2基于可沟通性公共空间的地域认同

5.5基于神圣与世俗时空差异的社会关系生产:认同的抵制

5.5.1当地居民基于日常生活空间的抵制

5.5.2日常拜祖者基于日常拜祖空间的抵制

6.总结与反思

6.1总结

6.2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部分访谈记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视觉修辞视角,以仪式传播和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论基础,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文化记忆建构及其效果。主要包括:一、黄帝文化记忆的静态空间文本的空间表征——黄帝故里景区和其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视觉元素选择、空间关系组合、设计布局等视觉表征问题。二、黄帝文化记忆的动态空间文本的空间表征——实践层面上的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仪式,也即拜祖大典的仪式传播过程。三、基于静态空间表征和动态空间表征所产生的表征空间,也即神圣时刻大典仪式传播和世俗时刻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实践、日常拜祖者的拜祖实践所生产的社会关系——认同或抵制。在研究方法上,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着重在于意义的阐释和互动关系的展现,故遵循质化研究路径,主要采取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法,三个参与观察的田野为:黄帝故里景区、景区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深度访谈对象的选取遵循立意抽样方法,并结合样本的异质性原则,设计访谈对象抽样框,根据抽样框最终选取36位访谈对象。  研究认为,象征为拜祖大典静态虚实空间表征的主要修辞结构,但虚拟空间的视觉修辞结构还有多形态媒介文本互文性;拜祖大典动态空间表征在视觉上仍利用象征修辞结构使拜祖者完成一项通过仪式,从迎亲仪式的分离阶段到拜祖仪式的阈限阶段,拜祖者在仪式互动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情感能量。而虚拟仪式也呈现出去仪式化、再仪式化和去圣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访谈记录和田野观察得出拜祖大典的社会关系生产及其深层话语逻辑,这包括文化认同、氏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地域认同以及认同的抵制。总之,拜祖大典在传承民族文化记忆,建构身份认同的同时,由于身份限制性和空间区隔性等原因,导致其并非是人人共享的缅怀共祖的文化记忆。虽然拜祖空间的虚拟化带来了记忆权力的平等化等趋势,但对这种矛盾的缓和效果较为有限。要更好发挥拜祖大典提升文化自信,凝聚共识的作用,需要在虚实拜祖空间共同做出改进和创新。

著录项

  • 作者

    赵晓营;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岚;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文化记忆,视觉修辞,仪式传播,空间生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