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设性新闻理念在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实践——以《中国青年报》非典报道及新冠报道为例
【6h】

建设性新闻理念在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实践——以《中国青年报》非典报道及新冠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关键概念

1.3.1 建设性新闻

1.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1.4 文献综述

1.4.1 建设性新闻研究综述

1.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建设性新闻研究综述

1.4.3 小结

1.5 理论基础

1.5.1 框架理论概述

1.5.2 框架的层次结构概述

1.6 研究设计

1.6.1 样本选择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

2 建设性新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再现特征

2.1 样本总体概况

2.1.1 报道数量大幅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力度增加

2.1.2 稳定的建设性思维,呈现包容的报道图景

2.2 报道要素变量分析

2.2.1 版面集中“垄断”,聚焦力度大

2.2.2 篇幅长短不齐,兼顾时效性与深度挖掘

2.2.3 信源结构多元,话语权逐渐下放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建设性新闻的建构技巧及框架策略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建设性新闻的建构技巧

3.1.1 还原景象,构建“共情社区”

3.1.2 面向未来,凝聚价值导向

3.1.3 适时发布,保持恒温语境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建设性新闻的框架策略

3.2.1 宏观议题框架的意义建设

3.2.2 中观结构框架的语境及方案建设

3.2.3 微观表达框架的心理建设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建设性新闻框架策略的演变

4.1 宏观议题框架

4.1.1 建设性标题更趋严谨,央媒气质更显端庄

4.1.2 由价值转向事实,议题的采访深度与广度提升

4.1.3 从经验学习到自我认同,涉外议题的民族自信显著增强

4.2 中观结构框架

4.2.1 注重口头反映与结果影响,意见互动更显合力

4.2.2 精英写作与公民写作各有侧重,叙事结构更显稳重

4.3 微观表达框架

4.3.1 由情绪宣泄转向情感触达,建设性内容更显巧妙

4.3.2 注重抓取现场信息,建设性表达更显细腻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5.2.1 个人层面:防止报道笔锋的钝化

5.2.2 组织层面:警惕对新闻事实的阉割

5.2.3 文化层面:搭建学界与业界的对话场域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凯欣;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媛媛;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21G2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