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中下游和苏鲁北缘晚中生代陆下地幔的性质与演化
【6h】

长江中下游和苏鲁北缘晚中生代陆下地幔的性质与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地质背景

1.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背景

2.胶莱盆地地质背景

第二章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

1.样品的加工和单矿物分离

2.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3.Ar-Ar年代学分析

4.Sr、Nd和Pb同位素分析

第三章长江中下游(东段)晚中生代富钠镁铁质岩地球化学

1.岩石类型

2.主量元素特征

3.稀土元素特征

4.微量元素特征

5.同位素特征

6.长江中下游(东段)富钠镁铁岩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

7.长江中下游(东段)晚中生代大地构造背景

8.长江中下游(东段)晚中生代富钠镁铁岩的成因和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9.小结

第四章山东胶东地区晚白垩世玄武岩及其中幔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1.王氏群玄武岩和青山群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大西庄玄武岩的年龄

3.胶州胶州大西庄玄武岩的大地构造背景

4.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

5.深源包体及巨晶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

6.小结

第五章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1.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基性岩主量元素特征

2.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基性岩微量元素特征

3.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基性岩Sr、Nd和Pb同位素特征

4.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5.小结

第六章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演化

1.新生代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

2.新生代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

3.新生代玄武岩Sr、Nd、Pb同位素特征

4.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5.中国东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圈减薄

6.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大陆动力学演化—岩石圈不均一减薄模式

7.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该论文工作以长江中下游(东段)晚中生代富钠镁铁质岩和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王氏群玄武岩和青山群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以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年代学研究,对岩石的成因、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演化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和新生代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全面对比,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和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岩石圈减薄发生的时空范围展开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