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钼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6h】

钼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热合成α-MoO3单晶纳米带及其组装结构

第三章还原蚀刻法制备纳米级多孔氧化钼

第四章改进Pechini法制备二氧化钼微米球

第五章多硫化物氨解法制备氮化钼纤维

缩略语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索钼的一系列非金属材料及其特殊纳米结构的合成及表征。在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基础之上,通过水热或醇热的液相化学合成路线,成功地合成了MoO3、MoO2及MoN,用各种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MoO3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论文内容简要归纳如下: 1.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直径50~900nm,长11μm的α—MoO3单晶纳米带,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辅助下,成功实现了纳米带到球形或花状结构的组装,并对组装过程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说明反应温度、CTAB浓度及试剂添加顺序对组装过程都有显著影响。在阳光照射下,该纳米带对亚甲基兰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具有催化活性,为开发利用纳米带提出了新的途径,有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 2.通过前驱物模板辅助的还原蚀刻法制备了直径约80~225nm,长度约2μm的1D多孔MoO2及直径约260~500nm的球状多孔MoO2。前驱物、还原剂、capping试剂、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的形貌及其中Mo的氧化态都有显著影响。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物为亚稳的非晶MoO2。该非晶需要在N2气氛中煅烧才能转化为晶体。产物中同时得到多孔纳米纤维及纳米球,选择生长多孔纳米纤维或纳米球尚未实现。 3.改进Pechini法,以CA和EG作为辅助试剂,通过醇热还原反应制备了非晶及结晶状态的MoO2微米球。通过调节溶液组成及调节pH实现了对产物形貌和结晶程度的控制。但微米球的单分散性还有待改进。此外,以CA作配体,EG作酯化剂,成功实现了MoO2纳米颗粒到微米球的组装。 4.氨解多硫化物前驱物,成功制备了毫米级的实心及管状MoN纤维。前驱物本身起到一个类似碳纳米管的模板作用,其形貌及尺寸与产物极为相似。以反应物自身作为模板制备大尺寸的3D氮化产物,简化了通常硬模板法中模板去除及纯化的步骤。对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前驱物进行了表征,并在氧化物—硫化物局部规整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硫化物—氮化物局部规整转化模型。该模型有望扩展到在不同尺度范围内的更多相似体系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