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研究——基于2014-2017年法院判决的实证分析
【6h】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研究——基于2014-2017年法院判决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概述

1.2.2公司司法解散的法定事由

1.2.3请求司法解散的主体

1.2.4替代性救济措施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创新之处

第2章 公司司法解散的概述

2.1 公司司法解散的概念和特征

2.1.1公司司法解散的概念

2.1.2公司司法解散的特征

2.2 公司司法解散的原则

2.2.1穷尽其他救济原则

2.2.2司法审慎原则

2.3 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

2.3.1信托义务理论

2.3.2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2.3.3公司契约理论

小结

第3章 司法解散案例的总体数据及分析

3.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说明

3.2 涉诉公司情况总体数据分析

3.2.1涉诉公司的类型

3.2.2涉诉公司地域分布情况

3.2.3涉诉公司的注册资本

3.2.4涉诉公司股东人数

3.3 法院判决情况总体数据分析

3.3.1法院裁判所处审级

3.3.2法院判决解散率

小结

第4章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存在的问题

4.1 公司僵局状态意思不明

4.1.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

4.1.2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界定

4.2 股东压迫问题严重

4.3 司法调解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4.4 公司章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结

第5章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保持司法审慎的态度

5.2 将股东压迫作为公司解散的理由

5.3 重视司法调解制度

5.4 增设替代性解决措施

5.4.1完善股东的除名权制度

5.4.2建立强制股权置换制度

5.4.3完善公司分立制度

5.5 提高公司章程的预防作用

5.5.1设置合理的退出方式

5.5.2提前约定沟通方式

5.5.3约定仲裁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司解散是整个公司生命历程中的关键一环。一般来说,公司解散一般是全体股东的共同意志,但实际情况并非都这么顺利,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股东会失灵、公司陷入僵局,此时,为了解决这一情况,股东就会寻求外部的力量解散公司。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有关于公司解散的纠纷,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引入了司法解散制度,填补了之前的立法空白。但是此项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在2008年出台的《公司法解释(二)》对可以进行公司解散的情况进行了概括列举,明确了该制度的司法适用。但是经过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650个案件的统计分析,探究在司法实践中司法解散公司遇到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产生适用分歧的情形,探究该制度的缺陷,以此做出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并提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前两章主要为理论方面的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该制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试图总结归纳出目前较为典型国家的立法现状和国内外学者对该制度的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该制度的概念、特点,其次介绍了原则、理论基础等理论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理论的研究,找到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内在理论支撑,从而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通过对2014-2017年650个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于涉诉公司的类型、地域、注册资本、股东人数等多角度的统计、以及法院不同审级对于此类案件做法的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探究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状态。  第四章是通过分析案例得出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公司僵局状态意思不明、股东压迫问题严重、司法调解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司章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佐证。  第五章是针对中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在借鉴域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对该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比如法官保持司法审慎的态度、将股东压迫作为公司解散的理由、重视司法调解制度、增设替代性解决措施、提高公司章程的预防作用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