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
【6h】

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问题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

1.3研究方法

1.4数据收集

1.5论文结构

1.6论文特点

第二章 三个典型区域的发展历程回顾

2.1苏南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2.1.1乡镇企业的兴起

2.1.2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2.1.3从“苏南”到“新苏南”的新趋势

2.2温州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2.2.1家庭企业为主的“小商品,大市场”经济

2.2.2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的过渡阶段

2.2.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企业

2.2.4温州模式的新趋势

2.3珠江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2.3.1珠江模式的形成过程

2.3.2珠江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三个典型区域的经济结构比较

3.1区域发展模式及比较研究回顾

3.1.1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历程

3.1.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案例研究

3.2.2描述统计

3.2.3概念测量

3.2.4标准化与相关分析

3.2.5运用归纳法建构模型

3.3数据分析与解释

3.3.1数据收集

3.3.2数据分析

3.3.3 归纳与解释

3.4区域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动力模型

3.4.1模型构建

3.4.2模型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个典型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4.1三个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回顾

4.2研究方法

4.2.1案例研究

4.2.2抽样方法

4.2.3资料来源

4.2.4概念界定

4.3三个区域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拙述

4.3.1二个代表城市与营经济总体水平比较:有关数据

4.3.2温州与营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与特征分析

4.3.3东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与特征分析

4.3.4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与特征分析

4.4三个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4.4.1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类型比较

4.4.2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比较

4.4.3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比较

4.5三个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4.5.1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4.5.2东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4.5.3苏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间的差异及趋同

5.1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理论回顾

5.2研究模型

5.3概念测量与数据收集

5.3.1概念测量

5.3.2样本选择

5.3.3数据收集

5.3.4数据分析方法

5.4数据分析及结论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率评估与比较研究

6.1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的研究回顾

6.1.1国外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6.1.2国内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6.1.3存在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环境成本的效率问题

6.2环境成本评估的标准应该引入效率的概念

6.2.1在计算环境成本时需要考虑成本效率

6.2.2环境成本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6.2.3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6.2.4数据收集与计算方法

6.3基于环境成本效率对我国省域经济进行评估

6.3.1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的纵向评价

6.3.2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的横向比较

6.3.3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的总体评估结论

6.4环境成本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6.4.1指标选择

6.4.2相关分析

6.4.3方差分析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特色、形成机制、发展趋势、绩效等进行比较与评价。回答区域发展模式的各自特色是什么,其相互间的差异是什么,这些特色与差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以及区域发展模式间的差异性与趋同性到底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等问题,并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代价进行比较分析。 论文将三个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三个模式分别是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鉴于这些模式所涉及到的区域与范围本身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模式的内涵也是发展变化的,但为了将研究具体化,本文在前人研究对各模式的定义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别选择2~4个城市作为每种模式的代表性城市。在数据收集上,主要是从各种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Wind金融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等多个渠道获取数据进行研究。 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阐释主义的研究方法,目的是理论建构以及得出一些观察的结论,而非从理论出发,给出假设,然后运用数据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文章的目的是寻找各区域发展模式的特色与发展变化性,并从中寻找其可能的原因与机理,因此文章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与比较方法,更多地采用统计中的描述统计方法,更多地是采用归纳法,从众多的现象与数据中归纳与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征。 通过研究,文章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各个区域发展模式之间有着各自的特色。论文收集了三个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的九个样本城市,并对反映经济结构的六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仅区域模式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即使是同属于一个区域发展模式的城市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仅区域发展模式是有特色的,而且现有区域发展模式内部也是不一致的; 2、区域发展模式是发展变化的。论文通过对上面所述的代表性区域的代表性城市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城市在时间序列上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呈现性较大的波动性,这说明同一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3、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动力可能是多方面的。从定性资料分析与描述统计的统计量的数值来看,可能的原因有:区域或者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居民动机与行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学习与竞争等都可能是导致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4、三个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温州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其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本地居民的强烈的创业动机,辅之以政府的支持;珠江模式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方面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的商业机会的驱动,再辅之以政府的政策;苏南模式则打上了强烈的政府干预色彩,其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先抑后扬的阶段性,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引力导致的外来企业进入足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5、区域发展模式间的发展变化既有保持差异性的一面,也有逐步趋同的一面。论文主要是运用十多个反映区域发展摸式特色的指标,以城市与区域间在每个指标上的欧式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来反映到底在这个指标上它们是趋同了,还是差异扩大了。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区域发展模式之间,有的指标的距离缩小了,但另外一些指标的距离又扩大了,这说明模式之间既有趋同性的一面,又有呈现新的差异性的特色的一面,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学习与各自探索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6、区域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的比较,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论文在这一部分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以省份为研究单位,主要是因为数掘收集的原因,也是出于相对效率评价比较的需要。论文以环境成本效率为研究角度,即以实现单位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成本作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省份与区域在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方面都是不断提高的,环境成本效率与人均GDP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未来的研究展望:区域发展模式中涉及到的每个单个的侧面进行深度的研究,比如外资、进出口、企业结构、政府作用、中央政策的影响、人力资本等等;对区域发展模式的评价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是从环境成本效率的角度,还可以研究区域发展的能源成本、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