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6h】

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安徽省内人口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主要体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态势,人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种空间分布格局。对安徽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安徽省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可以为合理布局人口和引导人口流动提供参考;研究安徽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安徽省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从城市、县域和小城镇三个方面,采用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安徽省人口分布与演化特征,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人口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徽省各区域人口发展趋势做进一步预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从城市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城市人口规模趋向极化发展,首位城市合肥人口规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全省净流出人口规模巨大,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净流出地区,而从2011年到2015年人口回流趋势明显;省内市区人口净流入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中南部地区,省内市区人口净流出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北部地区;省内跨市人口迁入区域主要为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大部分为区域中心城市;省际迁出人口主要迁往长三角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迁出地主要集中在安徽北部。其次,从县域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县域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皖北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并且从北向南人口密度依次降低;县域人口密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在2000、2010、2015年均为正,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皖北地区为人口分布的核心区,皖南地区为稀疏区,并且皖北地区空间集聚的差异性比皖南地区大。最后,从小城镇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小城镇人口规模整体较低,但整体规模等级在提升,人口规模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从城乡人口分布分析,全省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小城镇区域间的城镇化空间差异性最大,其次为城市,县域城镇化差异最小;从城市到县域再到小城镇,城镇化水平逐级降低,而且三个尺度均表现为皖南与皖中地区城镇化水平高而皖北较低的特点。  灰色关联度与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人口密度大小的主要人口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人口密度一直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且每个年份对人口密度的影响都是最深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口密度的增长均有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较大,这二者是影响人口密度大小的主要经济原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对人口密度增长的正向影响比较显著,是影响安徽省人口密度的主要社会原因和重要推手。  从安徽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来看,在没有较大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安徽省各市人口在未来九年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且各市之间差距较大;皖北地区人口增长预计比皖南快,皖中地区的合肥增长最快。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人口分布与经济平衡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