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研究
【6h】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城镇化可以细分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方面。其中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载体,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土地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甚至盲目开垦田地建造新城区的现象,这会导致日益增长的城市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进而制约城市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本高、落户难、难以实现真正的市民化,存在严重的半城镇化现象。在此背景下充分了解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实现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首先,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内涵基础上,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使用熵值法对中国30个省(市)2006-2015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各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各省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并且呈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状分布格局。  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2006-2015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从2006到2015年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总体协调水平较低;(2)各省之间二者协调度差异较大并且呈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状分布格局。  然后,综合运用Moran 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1)Moran I指数均为正,表明各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2)Moran I散点图显示中国大部分省份分布于第一和第三象限,表明各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即高水平省份与高水平省份、低水平省份与低水平省份集聚在一起。  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了影响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对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有积极影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系数远远大于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政府土地出让金占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对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起负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