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配气机构改进的高速汽油机动力性提升研究
【6h】

基于配气机构改进的高速汽油机动力性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发动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发动机动力性提升方法研究现状

1.2.3 配气机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配气机构设计理论及方法

2.1 配气机构设计准则

2.2 配气凸轮型线设计方法

2.2.1 基圆半径的确定

2.2.2 缓冲段的设计

2.2.3 工作段的设计

2.3 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2.3.1 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

2.3.2 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2.4 配气机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原机配气机构模型搭建及分析

3.1AVL Excite Timing Drive专业软件介绍

3.2 汽油机及其配气机构基本参数

3.3 配气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3.3.1 配气机构仿真模型搭建

3.3.2 仿真模型参数获取及设置

3.4 原机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

3.4.1 原机运动学评价指标极值分析

3.4.2 原机运动学评价指标工作循环内变化情况分析

3.5 原机气门与活塞是否发生干涉校核

3.6 原机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3.6.1 基于转角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3.6.2 基于转速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3.7 原机配气机构分析结果总结

3.8 本章小结

4 配气机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

4.1 GT-Power专业性能模拟软件介绍

4.2 GT-Power相关理论基础

4.2.1 管内流动数学模型

4.2.2 热传导数学模型

4.2.3 管内流动损失数学模型

4.2.4 缸内燃烧数学模型

4.3 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搭建与标定

4.3.1 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搭建及参数设置

4.3.2 发动机性能模型标定

4.4 配气机构主要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4.4.1 气门最大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4.2 缓冲段高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4.3 改进方案基本参数确定后气门与活塞干涉校核

4.4.4 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4.5 丰满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4.6 气门开启方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5 发动机中高速动力性提升方案总结

4.6 本章小结

5 配气机构改进设计

5.1 配气机构优化改进思路

5.2 凸轮型线改进设计

5.2.1 缓冲段的设计

5.2.2 工作段的设计

5.3 使用改进凸轮型线的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

5.3.1 改进配气机构运动学评价指标极值分析

5.3.2 改进配气机构运动学评价指标工作循环内变化情况分析

5.4 使用改进凸轮型线的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5.4.1 基于转角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4.2 基于转速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5 改进配气机构与原机对比分析

5.5.1 配气机构主要技术参数对比

5.5.2 配气机构工作平稳性对比

5.5.3 发动机性能对比

5.6 改进方案试验验证

5.6.1 发动机外特性试验

5.6.2 发动机耐久性试验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陶文祝;

  •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学科 车辆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靖;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U48U4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