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联合血管腔内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中药联合血管腔内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2流行病学

1.3病因

1.4病理发展过程

1.5临床表现

1.6诊断标准

1.7治疗

2中医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认识

2.1病因病机

2.2对TAO治疗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1.1一般资料

1.2材料与方法

1.3观察指标

1.4随访

1.5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患者基线资料

2.2手术结果

2.3手术合并症

2.4随访结果

3结论

4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草药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减容技术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减容技术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中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总结2014年01月至2018年04月共62例Rutherford4-6级经血管腔内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62岁,性别均为男性。其中26例(26条肢体)接受球囊扩张成形术,即PTA组(A组);36例(36条肢体)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减容术,即PTAD组(B组)。62例患者,重度间歇性跛行患者5例,静息痛患者18例,肢体溃疡及坏疽患者39例。其中,PTA组:重度间歇性跛行患者1例,静启、痛患者11例,肢体溃疡及坏疽患者14例。PTAD组:重度间歇性踱行患者4例,静息痛患者7例,肢体溃疡及坏疽患者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症状分级及ABI的改善情况,术后1、3、6个月的靶血管病变再干预率。亚组分析:PTAD组中,18例患者口服中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寒湿阻络证患者1例,血脉瘀阻证患者7例,湿热毒盛证患者10例),连续服用12周,与未服用中药的18例患者f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寒湿阻络证患者1例.血脉瘀阻证患者8例,湿热毒盛证患者9例)比较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分级改善、踝肱指数比(ankle brachialindex,ABI)、中医证候变化及6个月的靶血管病变的再干预率、保肢率。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3个月、6个月的随访。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术前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ABI)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TAO患者经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改善分级、ABI指标方面,PTAD组优于单纯PTA组(P<0.05)。PTAD组靶血管通畅率、保肢率高于PTAD组(P<0.05)。亚组比较:联合中药组患者与未服用中药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Rutherford分级、ABI结果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个月,口服中药组与非中药组比较,二者在肢体疼痛、皮肤色泽营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肢体发凉方面,口服中药组优于未服用中药组(P<0.05)。联合中药组与非中药组在术后6个月的靶血管再干预率分别为0.0%(0例)和2.78%(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保肢率均为100%(18例和18例)。  结论: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血管减容技术的近期效果优于单纯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肢体缺血,缓解临床症状,但中药在预防TAO术后患者的靶血管再狭窄、远期疗效方面的作用仍然需要大的样本量及长期随访数据来探索、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